透光現象

顧小培 | 2023-02-24
時裝設計師Isaac Mizrahi去年參演《芝加哥》一劇。(網上圖片)

音樂劇《芝加哥》(Chicago)中,女主角丈夫Amos是個老實人,可說好得不能再好;卻因為太過平庸,外表毫不起眼、不引人注目,因而沒有任何光彩,是那種走到哪裏都不會令人留意關注的人。劇中他唱《玻璃紙先生》(Mister Cellophane):「Mister Cellophane, shoulda been my name, 'cause you can look right through me, walk right by me, and never know I'm there.」(玻璃紙先生,那應是我的名字,因為你可以看透我,從我旁邊走過,而永遠不知道我處身在那裏)。正如廣州話說的「你當我透明」、「你當我冇到」。
有沒有生物是透明的?水母就是。我們看北極熊的皮毛是白色的,若走近觀察,可以看到牠的毛其實是半透明的。
我們說「透明」,是指光線可以穿過,通徹明亮。再進一步,英語說crystal clear:像晶體般清晰,換作中文,同樣意思的詞語是「晶瑩剔透」。晶體的物理性質之一,正是它能令光波在其結構中,產生不尋常的特性。
光的性質屬「波」或「波動」(wave)。從物理學角度看,一個動體的擾動或傳播,可在介體空間中造成一些周期性現象,令傳遞路徑上其他介質也作出同一形式的動盪。最明顯例子可見之於「水」。波浪正是在水中發生的一種能量活動,周期性地以同樣式樣(pattern)向岸邊撲過去。將一塊石頭拋進水裏,產生的漣漪向四周逐漸散開,正是「波動」的寫照。
光學中所謂「透明」,乃是指物體「允許光在它結構中穿過」的屬性。一件物體之所以被視為透明,因為其物理特性能讓光走穿其中(透射),而不會發生顯著的光散射。光能產生反射(reflection)、折射(refraction),衍射(diffraction)的現象。照鏡子看到鏡前物體的影像,是源自反射。一柱光線穿過稜鏡由白色成為彩色,是折射的效果;同樣情況可見於天虹。繞射又稱衍射,是指「波」在進行中,若遇到障礙物時,會有偏離原來直線傳播的物理狀況。例如穿過狹縫或小孔之類的障礙物後,會有不同程度的彎散曲線,導致有光亮區域與陰暗區域的分別;而這些區域的邊界並不清晰,是一種明暗相間的複雜圖樣。
用另一個方式解說,透明物體容許(接納)落在它們上面的大部分光線穿越,而極少予以驅散(排斥)。隨着這個「接納」與「排斥」比率的增減,導致不同程度的「半透明」。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