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平衡

青斯 | 2023-09-17

最終要看能否負擔藥物支出。近20年科技進步,不治之症變可治的慢病。以愛滋為例,若能接受並跟從雞尾酒療法,愛滋病人生活能和正常人無異,不過,人均藥物支出年約10萬。隨基因研究的發展,好些病如癌症都發現和基因突變有關,而科學家們又很快找到標靶藥,控制基因突變讓病情穩定下來。新藥是否一定好,必須由醫學專家們去分析研究數據。每隻新藥有好處亦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會在大規模使用時才容易察覺,再加上研究費用,新藥推出市場時價錢肯定不菲,難以負擔。藥廠的定價必受市場因素影響,如有否其他藥物競爭或能有多少人受惠等。遇上近年熱烈討論的罕見病,由於適用者不多,藥價難有大折讓。
通盤考慮
新藥昂貴之時若又比現有藥物優勝,每個國家皆會苦惱怎去覓足夠資源提供藥物給病人。加稅?共付或其他方法?英國國民保健服務曾定下方針,可是面對政治壓力,方針有時變得模糊。加拿大就會和藥廠議價。香港地少人多,縱然人口比紐西蘭多,但面對國際大藥商,議價能力仍不高。可能要借助大灣區機遇,當政府引入藥監局機制,把內地研發的抗癌藥也引進來刺激競爭,慢慢才有議價空間,使香港亦可負擔那些昂貴藥物!
政府當然要全盤地看,若藥廠沒足夠資金,就不能去研發新藥,醫學科技便停滯不前。
任何利民、可早日取得藥物並能負擔治療疾病費用之政策,也不可使藥商失去生存空間。這是平衡的奧妙!
當日參與論壇時,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說:「作為病人,他都是沒選擇的!」這話對政策制定很重要!

悉尼街頭表演:平衡的高超技巧。(作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