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道教育」 應等同專業教育

黃重光醫生 | 2023-11-21

在過去46年的臨床和培訓工作中,接觸過無數成年人、父母和孩子,深刻體會到社會上3個普遍問題:成年人和兒童精神心理健康欠佳;家庭問題愈來愈普遍;父母對培育子女感到迷惘。
作為一個資深精神科醫生,我想通過陳先生一家的例子,讓大家了解這3個問題的關係和解決方法。
一個不會笑的家庭
陳先生是中學教師,20年前(2003年)他任教的學校參加了「ICAN全人教育」計劃。
該計劃首先培訓教師提升本身的精神心理健康,然後訓練他們掌握改善學生精神心理健康的方法。
陳先生在接受培訓過程中,分享了他的個人和家庭狀況:「我是一個不會笑的人,很小事情就會大發脾氣。太太也是中學教師,兩個女兒是小學生。我很愛太太和女兒,但我們一家都是很不快樂的人。」陳先生繼而說:「我作了深入反思,醒覺到如果不改善,太太真的會離婚。我決心運用課程裏學到的方法去改變自己。」
陳先生一家人之改變
我在2009年追訪了陳先生一家人。陳先生說:「現在我很快樂,家庭亦很幸福。我享受工作,與學生在一起很開心。」
陳太描述自己的改變:「以前我健康欠佳,有抑鬱病。面對自己、家人、工作,我只會想到一個字,就是『愁』!丈夫接受培訓後,他的改變使我的身心健康好了,工作變得暢順。」
大女兒說:「我以前經常不開心,對同學不友善。爸爸接受培訓後,每天早上見到他,我很開心,很喜歡與他一起逛街。」
小女兒說:「以往daddy整天都是很兇惡的樣子,我經常哭着睡覺,早上起來眼睛亦哭腫了!現在我愈來愈快樂,時常擁抱爸爸。」
3個問題惡性循環
陳先生一家人在精神心理健康、家庭關係、培育子女3方面皆明顯地出現了問題,這也是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見到的情況。概括來說,精神心理健康欠佳的父母,常不能夠維繫幸福家庭,也未能有效培育子女。家庭不幸福和不能有效培育子女,會導致父母和兒女的精神心理問題惡化。因此這3個問題不只有密切關係,更不斷惡性循環。

很多真心愛兒女的父母,親子關係卻惡劣,因為用了錯誤方法培育。

以攻為守 一舉三得
無論從個人或社會層面,我認為解決這3個問題的最佳策略是通過培訓,達致「以攻為守,一舉三得」的效果,陳先生一家就是好例子。
「攻」的意思指提升個人精神心理健康和締造幸福家庭;「守」指改善及預防精神心理疾患和家庭問題。陳先生一家沒接受治療,只是通過他受培訓,便提升了全家人的精神心理健康和使家庭變得幸福,而他們未來出現精神心理疾患和家庭問題的機會也減少了。
2023年我再次追訪陳先生和陳太,了解其近況。
在精神心理健康方面,他們一家人都活得身心健康;在家庭方面,夫妻關係和諧、親子關係良好;在培育子女方面,兩個女兒已經完成學業,大女兒是一位專業人士,二女兒醉心音樂及希望音樂成為她的終身事業。換言之,陳先生通過接受培訓得到了「一舉三得」的收穫。
怎樣可以做到「一舉三得,以攻為守」?答案是「父母之道教育」的培訓。
「父母之道教育」的真諦是什麼?
今天仍有不少人對父母之道教育的概念,局限於教導父母培育子女的方法,卻忽略了父母本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父母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其實會直接影響子女,而且不少雙親雖然具備培育子女的知識,但無法有效地運用,就是因為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因此父母之道教育的真諦,乃首先提升父母的精神心理健康,然後協助他們掌握培育子女的方法。
社會的「金鑰匙」
我們的社會重視教育,大多數人最低限度接受了12年普及教育,而不同的專業更要接受大學和專業教育。對比之下,許多人缺少了有關活得好的全面教育,大部分父母亦缺乏培育子女活得好的父母之道教育。
子女恍如一塊珍貴寶石,爸媽培育子女像是精雕細琢寶石的過程。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去打磨寶石,只會把它糟蹋了。
很多真心愛子女的父母,親子關係卻惡劣,跟兒女出現很多問題,就是因為用了錯誤方法培育子女。
因此「父母之道教育」應該等同專業教育,而且是社會的「金鑰匙」,因為通過提升父母和子女的精神心理健康,締造幸福家庭和有效培育子女的一舉三得作用,我們會得到兩個重要收穫:今天的社會更和諧團結繁榮,明天的社會一代更勝一代!
撰文 : 黃重光醫生_前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信健康] 推廣父母之道教育,家庭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