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校協作──「一家一劃」

天峯醫生 | 2023-12-06

早前醫院第一次迎來區內中小學校長團到訪,參觀了急症室、模擬訓練中心、日間康復中心、泌尿外科檢測中心等設施。
有同事問筆者,為何校長們有興趣來醫院參觀,對醫院又帶來什麼意義?
我工作的醫院,在成立首年已將內科、外科及24小時急症室同時投入服務,乃因醫院成立初心,就是為社區提供基本而全面的醫療服務;區內學校成立之目的,無論小學或中學,同樣為社區提供基本而全面的教育服務。醫院裏的同事,必然曾幾何時受惠過小學及中學的春風化雨;學校不論老師或同學,一樣有機會需要醫療支援,尤其因創傷或突發情況而要到醫院急症室。
雖然醫院跟學校有緊密關係,但彼此的認識卻不深入。學校自然不諳醫院運作和流程需要,醫院亦不理解學校的困難。大家最常接觸的時間多半在急症室,都是在雙方最急忙狼狽的時候,經歷通常不甚愉快,甚或偶有摩擦誤解。事實上,作為兩個均在社區提供基本服務範疇的主要持份者,醫院和學校之間可以存有不少協作空間。
這些年來,曾有不少中、小學生來過醫院參觀。他們通常透過不同團體或渠道,經醫院安排而來。大部分是半天的探訪,幾所學校一行約三四十學生,由校長或老師們帶領,就像旅行團般到不同部門參觀,並會有交流環節,讓同學多些了解醫院運作。在同學們探訪期間,有時還會加入活動教學形式,教導同學們一些簡單的急救方法、病人生活體會等實用知識。筆者愛搞新意思,偶爾會特意加些名稱:例如「Running Hospital」、「醫院零距離」之類,想加入多些互動元素,期望讓同學們更覺趣味盎然。

醫療知識普及化相當重要,而且醫院發展需要更多生力軍加入,醫校協作能同時有助這兩方面的推廣。(中通社圖片)

增強自信
此外,會有同學到醫院「實習」數天或數星期。他們當中有些為報讀醫科生而準備,跟隨醫生巡房開會等,以便更了解醫生的工作;但也有不少同學純粹到醫院當義工,親身體驗醫院不同範疇的工作,參與照顧病人、幫助探訪人士等。這些工作經驗,既可增強自信心,亦對日後升學以至生涯規劃有所幫助。
當然,由於他們並非真正的醫護人員,到醫院來還得有某些規限,且皆要接受一些基本訓練,例如感染控制訓練等,還要有專人照顧、帶領。而所謂的專人,多是醫護同事,為避免同事有太多額外負擔,更不可以影響正常醫療服務,這類較深入體會的活動不能太頻繁,也不能同時有太多同學參與,且需視乎各部門的能力和工作量。幸而仍有不少同事樂於自願參加,使醫院化身成一所活動教學實驗室,比在課堂上刻板學習更形切實、更為深刻。
年前就有兩位中學同學到醫院「實習」,由一位非常資深的護士同事帶教,助她們認識不少醫護常識,更可以親身學習使用簡單醫療儀器,使她們對護士工作產生濃厚興趣,雖然本身學習成績一般;然而,其中一位之後果真考進了護士學校。
我很久前亦曾經為了推廣器官捐贈,邀請各學校的同學們充當小記者,訪問醫護同事也好、訪問病人或家屬也好,然後跟家人分享,齊齊登記器官捐贈名冊,支持器官捐贈;再把心路歷程轉化成文章,最後輯錄成書。如果現在可拍成不同視頻,宣傳效果更佳。
最近醫院透過跟學校協作,幫助推廣醫管局應用程式「HA Go」。醫院同事到幾間小學講解家居急救常識,並宣揚小朋友多關注家人健康,尤其家中長者情況,有否長期病患、何時要覆診、服用藥物資訊等,都可以在「HA Go」一目了然。只是,長者未必懂得安裝和用手機程式,若果由家中小朋友幫忙安裝「HA Go」,能解婆婆嫲嫲和公公爺爺煩憂之餘,更為長者加添幸福感,成為親子親孫好活動。結果徵集了百多名「HA Go」小學生大使,為近二千名家人登記了「HA Go」。
播下種子
類似模式,當然亦可用來推廣良好生活習慣和其他健康訊息,重要是以家庭為單位,以關懷家人為基礎,一同實現健康生活、健康家庭、健康社區。

近年,有不少中、小學生去醫院參觀交流。(資料圖片)

隨着醫療需求日增,醫療知識普及化相當重要,而且醫院發展需要更多生力軍加入,醫校協作能同時有助這兩方面的推廣。上面只是一些醫校活動的例子,尚可有很多其他不同模式,只是與其一個一個分散的活動,或許能以倡議的形式,更有系統和組織性跟區內中、小學一起籌劃,更整體化地放大醫療資訊的發放,而又能減少醫院同事重複地介紹,更重要是希望協作能夠得以持續,服務更多同學。
於是,醫院便嘗試推動「一家一劃」,所謂「一家」,指「醫校一家」,亦指以家庭為單位,推動年輕人認識及關愛家人健康;「一劃」則指「醫涯規劃」,希望透過交流活動,播下醫護生涯種子,吸引更多有志同學將來投身醫護服務。要明白醫院不只有醫生和護士,還有很多專業與工種,都能替服務社區出一分力。
校長們參觀醫院便是倡議的第一步,期望「一家一劃」成功,為醫校協作帶來新意義。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談談醫校一家政策,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近年,有不少中、小學生去醫院參觀交流。(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