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腸胃炎病源 未必人人中招

「陳小姐,你的腸胃炎情況已經好轉,脫水情況在治療後得到改善,可以出院了。」
「醫生,我的同住家人和一同進食的朋友,全部都沒有腸胃炎,為何偏偏只是我?」
當接觸到病原體時,未必所有人都會發病,發病與否要視乎疾病因素和病人因素。以腸胃炎為例,常見的致病源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細菌;病毒的傳染性較高,因為只需接觸到少量,就可以致病,例如100粒諾如病毒便足以致病,病毒在環境的穩定性高,即使不在人體內,在物件表面亦可以存活數天,仍有傳染性。至於腸胃炎的細菌,通常需要較多數目才會致病,細菌需要在適當環境繁殖才可達到一定數目;另外,一些腸胃炎是因為細菌毒素引起,病發與否亦直接與毒素份量有關。
而病人因素則包括病人本身的免疫力、年紀、胃酸分泌情況和腸道微生態平衡等等。嬰幼兒和老人家抵抗力較弱,容易病發;如果自身因疾病或藥物免疫力失調,只要接觸到少量致病源就有機會發病;如果有服食質子泵抑制劑類藥物,或者曾經做過手術切除胃部,或令胃部胃酸分泌減低,病原體進入腸道的數目自然較多,腸胃炎風險就會增加。

另外,特定的細菌腸胃炎會在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病人身上出現,如果近期曾經服食過抗生素,病發機會亦會增加。
再者,腸胃炎不一定是從食物感染,大部分病毒腸胃炎可以因為手部接觸了不潔的環境,再用手進食或觸摸口鼻感染;在院舍或學校等擠迫環境,如果有人嘔吐,在附近的人也有可能被飛沫傳染。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腸胃炎發病視乎因素,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