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 Tech
-
中大科研奪共奪26獎 人造肌肉助中風「重生」
中文大學多個科研項目早前於「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共獲得26個獎項,包括6個評審團嘉許金獎和兩個金獎。 當中獲獎項... -
讓人工智能改進臨終關懷?
孫思涵博士在老齡化社會,臨終關懷(End-of-life Care)的需求無疑會呈現增長態勢。然而,傳統的臨終關懷照護十分依賴醫護... -
-
-
港大醫學院推傑出醫科學人 尖子生可提早畢業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修訂及更新其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並將於2023/24學年逐步進行,其中將推行「傑出醫科學人」計劃,為... -
嶺大研腦神經反應 助提升運動員表現
嶺南大學與一銘體育日前簽訂學術合作協議,宣布將以「解構精英青年運動員、普通運動員與一般青年的認知神經差異⸺量度靜態腦電圖... -
-
-
理大中大合研新藥 專治肥胖相關疾病
理大與中大合作研發出全球首創新藥,可同時治療二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期望未來一至兩年開展臨床試驗。治療肥胖相關疾病的... -
治療高血壓
符朝麗醫生高血壓,分為上壓與下壓。根據最新指引,在身心最放鬆的狀態下檢測,上壓高於140,或下壓高於90,便稱為高血壓。最理想的血... -
-
-
基因測序測病人殘餘物 醫管局發現首宗食用菇
醫管局每年接獲約10宗菇菌中毒個案,醫管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從菇菌中毒患者收集來的菇菌樣本或病人胃液內殘餘物,進行菇菌DN... -
伊院將用AI預測病情 設中心減急症室輪候獲獎
九龍中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李華珍昨日出席記者會,交代有關伊利沙伯醫院於2020年成立醫院指揮中心作跨部門協作,管理臨床作業... -
濕疹與新冠2:新科技解困境
上集,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何學工醫生分享了,新冠與濕疹的關係,以及濕疹患者在疫情期間,所面對的問題。今集,何... -
AI中醫行嗎?
謝彩雲中醫師自從進入了AI(人工智能)時代,大家不停在問,AI會搶走我份工嗎?打從小學年代,老師在課堂上為引發同學思考必問︰有什麼工... -
中大科技園推本港製造 加速先進醫藥生產
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設立「先進治療產品良好生產規範中心」,成為全港首個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的生產基地,以縮短產... -
浸大揭驗尿液巨細胞 提早識別愛滋相關疾病
香港浸會大學協作研究團隊發現,檢視了在2011年1月至去年6月期間,深圳超過13萬名「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一型」感染者的紀... -
TMS治療中風及腦創傷
吳桂生博士腦磁激技術(TMS)應用在治療中風和腦創傷病人,已經有相當長歷史,效果良好。經常收到一些查詢,今天把問題綜合一起為大家解... -
稱可診斷3000種病專責兒科 內地誕生首款 AI 醫生
據內地媒體報道,中國成都醫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醫聯)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發布名為 「medGPT」中國國內首款... -
脈衝場消融術治心房顫動
馮永康醫生上期提及利用脈衝場消融術(PFA),可能減少用溫差如射頻消融(RFA)和冷凍消融(CA)達到肺靜脈阻隔術(PVI)來醫治... -
人工智能
青斯最近ChatGPT引起很多討論,億萬富豪馬斯克曾聯同千人聯署,要求放慢GPT-4研發速度,待社會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認識透徹... -
港大研AI造牙技術 製個人化牙冠
港大牙醫學院日前發表一項新研究,成功開發「生成式AI牙科義齒設計算法」,以生成式AI結合現有牙科製造技術,採用真正的三維... -
醫生,請用最新藥物醫治我!
梁惠棠醫生醫生在診治時,有時會遇到一些病人要求處方最新藥物作治療,這可以理解,因為人們總認為新藥比舊的更好、更有效。現今資訊科技發... -
從「眼中」看抑鬱
馬域祺博士相信愈來愈多人認識到什麼是抑鬱症。據統計在香港已有超過30萬人患這種日趨普遍的情緒病。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抑鬱... -
冷凍可以溶脂?
林薇醫生陳太追求優美體形,天天勤力上健身室做瑜伽及操練肌肉線條。可是,已有兩個小孩的陳太穿貼身衣物仍會露出肚腩的贅肉。她似乎怎樣...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