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懶人包
-
全城動起來
吳健聰醫生7月26號是萬眾期待的巴黎奧運開幕,心情非常興奮,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運動對呼吸系統的益處。 隨着年紀增長,肺功能逐漸下降。... -
跗跖關節複合體損傷
胡兆邦醫生阿成,30餘歲,閒時喜歡跟朋友打籃球,一次起跑追逐時,左腳一蹬,腳掌劈啪一聲,隨即乏力倒下。 翌日留意到腳背腫脹發瘀。隨... -
-
-
龍舟競賽 預防運動傷害
曾兆祺醫生端午前後,有些民眾或會參加划龍舟競賽,在享受這習俗氣氛之餘,注意運動安全也同樣重要。筆者剛好為今年某「龍舟競渡大賽」的醫... -
足底筋膜炎與馬拉松
胡兆邦醫生天氣轉涼,又進入跑步比賽的季節,每個周末都有不少各式各樣的跑步、跑山比賽進行。筆者亦趁機到外地參加了一場馬拉松。完成賽事... -
-
-
綜合體能訓練
譚智健踏入冬季,許多50+會減少戶外運動的頻率,但其實在冬季保持運動非常重要,原因如下:1.預防自身關節僵硬:寒冷天氣會使關節... -
膝內側痛或是鵝掌肌腱炎
何梖榮脊醫四十多歲的張小姐(化名),疫情期間愛上行山,但大半年前開始覺得膝蓋內側非常痛,有時延伸至膝蓋後側,尤其下樓梯、落斜時痛得... -
-
-
毅行出醫學
劉展宏醫生一年一度的「樂施毅行者」100公里比賽在這個星期五舉行,筆者將會參與,回想對上一次參加已經是6年前,只希望這次準備足夠,... -
行出健康人生
周嘉順常言道,「運動是良藥」,隨着香港運動員在亞運屢創佳績,各類資訊媒介也順勢推廣多做運動,當中以跑步類型最受大眾歡迎。這類運... -
不宜妄自菲薄
青斯香港在剛閉幕的杭州亞運取得8金之驕人成績,獎牌總數破紀錄,很多賽事都有零的突破,欽佩眾健兒付出的努力,更樂見許多新名字,... -
運動員難言之「忍」
陳穎賢醫生全職馬拉松跑手Abbie在年初順產誕下重磅女嬰,休養9個月後恢復高強度運動訓練,以盡快回復昔日狀態,出戰明年「渣馬」。不... -
水上活動四大受傷部位
何梖榮脊醫這個夏天特別炎熱,但喜愛運動的朋友仍活力十足,尤其在全民運動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下月舉行的亞運等推動下,運動熱強於天氣... -
中醫能治痛風嗎?
許懿清博士痛風屬於中醫中的「痹證」範疇,中醫認為,某些體質的人若不節制飲食,過吃肥(油膩)、甘(甜食)、厚味(濃味/滋膩)的食物,... -
潛水壓力
湯偉聰醫生在菲律賓保和島(Bohol)潛水,向水底懸崖推進,過百呎能見度、無數珊瑚魚在海線邊游弋,不知不覺已在水底100呎以下度過... -
防範無形殺手
麥穎秋「咔啦!」60歲的秀娟和路人擦身而過,一失平衡,手撐在牆上,手腕痛得不能動彈。骨質疏鬆是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當患者感到痛... -
上天下海(一)
黃琼英醫生莎莉奄奄一息躺在床上,她是瑜伽教練,喜愛戶外活動,尤其行山和水肺潛水;今次假期她到東南亞潛水,返上水面時打出求救手勢,之... -
注意用手機姿勢防網球肘
伍兆聰脊醫網球不是人人都會玩的運動,但「網球肘」常見程度卻遠高於網球運動本身,原因是網球肘並非網球手專有,它容易發生在多種年齡及職... -
腦中風後運動小錦囊
盧衍汶、林冠羽、盧海珊教授運動不僅有助中風康復者恢復身體機能及提升自我照顧能力,還能有效地改善情緒、集中力及視覺空間能力,所以運動是中風復健重要一... -
Smart鍛煉.Smart地Fit
譚智健隨着人口老化,保持身體健康愈來愈受關注,特別在保持體力和肌肉力量方面。有研究顯示,50歲或以上人士如果長期缺乏運動,較容... -
抗疫後要抗鬱
陳仲謀醫生世衞在5月初宣布COVID-19不再成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不過提醒人們切勿忽略防禦措施,因為「一個舊瘟疫的結... -
正確眨眼練習
葉佩珮醫生「佩珮醫生,我要戴隱形眼鏡上班,經常要看手機和電腦,很擔心會有眼乾症,怎樣眨眼才正確?」上期講述了眨眼次數和完整眨眼的重...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