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懶人包
-
活到老 Fit到老
周嘉順上期跟大家探討過後疫情的運動鍛煉,還記得當中的4大原則嗎?即使按着定時鍛煉、訂立可實行的短期目標、樂觀面對,以及好好運用... -
管理體重加速痛症痊癒
何梖榮脊醫多坐少動是都市人常見的生活形式,如果本身是愛吃一族,體重更會直線上升。中年發福不單易引起糖尿病、膽固醇高等問題,其實和痛... -
-
-
為腸道微生態平衡動起來!(一)
林盈吟在你的消化道,存在着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主要由細菌組成,承擔很多重要的生理機能。這些細菌對消化和整體健康具有一系列基本功... -
後疫情運動鍛煉
周嘉順踏入後疫情時代,不少「入五登六」人士漸漸發現,受社交距離措施所影響,身心狀態都有不少轉變。生理上,除了體重上升、脂肪量增... -
-
-
重新認識濕氣
張宏偉博士今年入夏以來,香港多霪雨霏霏,我們會感覺環境中到處都是濕乎乎的,很多人會買些祛濕的草藥或食品來煲湯飲。平日,若感覺渾身困... -
從小已可預防血管疾病
馮永康醫生眾所周知,心血管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吸煙及肥胖等。無數研究已指出若未能管理這些高危因素,心血管... -
-
-
淺談ITBS
胡兆邦醫生Kenneth是一位四十來歲業餘跑手,擅長於長距離山賽。每星期例必練習兩三次。一次練習之後覺得右邊膝頭疼痛、輕微腫脹。情... -
疫下輕鬆動起來
呂悅華自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不僅為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我們的生活模式也出現180度的轉變:以往「返工返學」、... -
全職媽媽「疫」境自強
陳穎賢醫生疫情仍未消退,留家抗疫無奈已成新常態。媽媽們的「工作量」倍增,壓力瀕臨爆煲,在此為大家打氣!就如兩孩之母Winnie最近... -
最偉大逆轉勝── 拿度
林震醫生「一個半月之前,我以為這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打澳網!」、「如果考慮到各種因素,綜合比賽過程、走勢和意義,毫無疑問,這是我網... -
從史蒂芬斯–強森綜合症 認識眼睛急救膠布
甘嘉維醫生、楊樂旼教授史蒂芬斯–強森綜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以下簡稱為SJS)是一種罕見並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 -
農曆年假後椎間盤突出復發 原因竟與過年活動有關
王俊華脊醫農曆新年假期過後,總會有一批舊病人回到脊醫診所求醫,新年前夕準備工夫多,要大掃除又要辦年貨非常忙碌,加上過年期間的頻繁活... -
管理體重有妙法運動篇
唐梓峯隨着年齡增長,新陳代謝逐漸下降,結果能量支出減少,令身體脂肪累積。除飲食外,運動亦很重要。運動量愈大,能量消耗愈多,惟不... -
萬步人生路
許懿清中醫師疫下健身室被關閉,運動設施被封,不敢外出,不想逛街,坐得多、行得少。「日行萬步,健康長壽」已經流行多年,中醫認同多步行,... -
「拗柴」與韌帶撕裂
胡兆邦醫生Chris是一位救護員,公餘愛好運動,身經百戰,傷患在所難免。一次踢足球時因跣腳不幸「拗柴」,立刻要退下火線。他起初以為... -
行山身心健康注意系列1:行裝太重傷腰傷頸
新冠疫情至今,所有旅行計劃被迫取消,不少人都愛行山出外呼吸新鮮空氣,骨科專科醫生沙惠良都是其中一份子。不過,沙醫生表示雖... -
健康成績表
許彩玉2021年又到尾聲,筆者於年初時為讀者們介紹了〈運動前準備〉,先了解個人體能表現及狀況。其後透過〈健康大計──運動處方〉... -
【馬拉松專題】受傷後護理需知
上集骨科專科醫生胡兆邦講過,跑完馬拉松後會出現不少症狀。今集胡醫生繼續講解,假若不幸受傷,需要甚樣小心護理,原來受傷關節... -
【馬拉松專題】參賽者常見受傷症狀
年度馬拉松盛事剛剛舉行完畢,每年都有參賽者在比賽途中不幸受傷,需要入院治理。但原來就算賽後行得走得,都要小心處理輕微傷患... -
改善健康習慣 如何「行」之有效
劉知行醫生知識與行動之間常有一段距離。過往我們一直認為,只要讓病人擁有正確的健康知識,他就會主動改變壞習慣。例如讓人了解多做運動的...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