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專欄
-
颱風後調理 重護氣保暖
李思齊教授秋分日(9月23日)襲港的超強颱風樺加沙,屬「風、濕、寒」三氣合攏之象。暴雨帶來濕邪,強風挾秋寒入體,人體若冒雨受涼,極... -
勞逸結合 中庸養生之道
陳翠萍中醫師後疫情時代,大家對養生的關注與日俱增,希望透過調理身體預防疾病,達到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然而,養生亦須講求中庸,應注重... -
-
-
晚年慢性病纏身 高齡社會醫療革新 實踐延緩策略 長壽與健康同步
陳少斌醫生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進步,讓人類壽命顯著延長,「長壽」與「健康」的鴻溝卻日漸擴大。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2023年報告,... -
砂仁知多一點(一) 產量少需求大
辜炳銳博士砂仁為常用中藥之一,根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本規定,本品為薑科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
-
-
如何看待 內地醫療發展(一)
天峯醫生筆者最近獲邀參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始建於1956年,是內地一所非常著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以臨床神經科學最為... -
保護盆底肌 慎防提重物
陳穎賢醫生已退休的劉太早前接受婦科手術後,覆診時醫生提醒她要小心護理傷口,避免提舉重物以防傷口破裂。筆者留意到許多女士在日常生活中... -
-
-
步入生命晚期 尊重病者權利 家人放下糾結 靜心應對如何善終
區結成醫生上月底應邀在「毋忘愛」社區生死教育講座「死亡咖啡室」(Death Café)作短講和對談。這是一個提倡自主管理臨終計劃的... -
2025施政期待 公營醫療收費必須改革
馮康醫生行政長官發布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部分,繼續延續往年「深化醫療改革」的主題,隨着5條主線發展:一、提升公營醫療... -
孕婦打流感針 母嬰雙重保障
唐宇嶸醫生前幾天在門診,有位準媽媽問我:「醫生,新聞話流感高峰期要到啦,懷孕期間打流感針真係有用?會唔會對 BB唔安全?」這類問題... -
提升自我分化能力 解決婆媳衝突
鄧文婷早前,某前國際球星50大壽,其大兒子結婚3年後再辦了個大型婚禮,但雙方都沒在對方如此重要的場合出現,外界普遍認為是家庭衝... -
鞏固核心肌群 紓緩腰痛困擾
王彥長期久坐而受腰背痛困擾的上班族,以及希望改善身體機能、尋求復健運動的中老年朋友,可以藉鍛煉核心肌群來改善問題。核心肌群不... -
心理學家如何照顧自己
吳崇欣臨床心理學家總是把「照顧自己」放在嘴邊,經常看見個案們如何不把個人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往往白白受苦。同時,我們並不免疫於情... -
食情緒藥一定變肥?
麥棨諾醫生藥物是治療情緒及精神病不可或缺的一環,不時有患者反映,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後,胃口大開,伴隨着體重直線上升。究竟精神科藥物... -
保持獨立活動能力 減輕昂貴醫療負擔 智慧科技防跌倒 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彭繼茂醫生香港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長者曾經跌倒,並且遭受頭部創傷、骨折,引發住院、殘疾甚至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生活品質... -
腦磁激治療 擺脫吞嚥障礙
吳桂生博士吞嚥障礙(Dysphagia)是指在吞嚥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安全及有效地將食物由口送到胃部,是中風後常見後遺症之一,主要... -
傷腰勿輕視 浮針助鬆弛
袁康就博士長者意外跌倒導致身體傷患,要正確處理。 加拿大移民黃先生今年70歲,有跑步習慣,他除了乙肝帶菌,身體狀況良好,可惜3個月... -
新一代暗瘡藥 副作用低
伍善恆醫生暗瘡的治療須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輕度患者可選用外用藥物,例如水楊酸有助疏通毛孔、過氧化苯甲醯(Benzoyl... -
硬水飲不慣 生病難求診 中醫療法 助移英港人自救
謝彩雲中醫師早前我應邀到英國進行幾場中醫講座,題目是當地香港人較為關心的健康議題,包括軟水和硬水分別、香港與英國天氣比較、生病時如何... -
勞逸適度 管好更年期體重
梁浩榮中醫師隨着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減慢,不少更年期婦女開始肥胖起來,有些人認為這是「中年發福」現象,體重稍微增加,一般不用擔心,... -
體味變異常 健康響警號 適當調整飲食 改變生活習慣
譚仲豪醫生日常生活中,體味是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許多人運動後或在炎熱的天氣下,會發現自己或他人散發出不同程度的體味;雖然這是普遍現...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