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精選
-
大學實證中藥「鼻敏皇」防新型病毒 黎氏向弱勢社群贈醫施藥
可曾想過,一支外表平平無奇,只有手掌心大小,用作紓緩鼻敏感的噴劑,竟然在新型病毒疫情下,令不少人減輕病徵,甚至有效抑制... -
夏日炎炎出海攻略1:千奇百趣泳灘行為
今個夏天特別熱,最佳消暑活動當然是去海灘暢泳。不過,據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及發言人胡啟榮(Nick)指,在疫情下去海灘玩... -
普拉提入門必學2:踢走背痛
上集,普拉提及體適能教練Polly介紹咗乜嘢係普拉提,今集,Polly會開始教大家做唔同嘅動作去伸展身體,今次背肌動作開... -
夏日炎炎做運動
譚智健炎炎夏日,運動定必成為你的難熬事情,如何熬過酷熱難耐的夏季,亦成了每位做運動人士面臨的難題。不少人擔心在這炎熱的夏季中會... -
夏日炎炎出海攻略2:未落水先檢查
上集,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及發言人胡啟榮(Nick)跟大家分享了在疫情下,大家到泳灘的「危險動作」,但原來很多市民,出發... -
世界肝炎日
施蘊知醫生世界衞生組織於2011年開始定了每年的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這一天是一位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巴魯克布隆伯格的生日,他... -
胰臟癌殺到4:新藥治療延長生命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連續多集,為大家分享胰臟癌既難確診,做手術又難又危險,莫非有胰臟癌就只可以等死?來到最後一集,張... -
胰臟癌殺到3:手術難度超級高
上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表示,胰臟由於位置問題,較難發現癌症,不過即使發現得早,根除手術難度都非常高,要由肝膽胰專... -
【醫生會客室】陳梓欣(下)乳癌確診趨勢與高危人士
上集,外科專科醫生陳梓欣,教大家如何在家自我檢查乳房,避免延誤病情。今集,陳醫生就會為大家分析一下今時今日的確診趨勢,以... -
三大癌症:可預防?不可預防?
顏寶倫醫生家庭醫生服務社區前線,其中一項要務是預防癌症。當中的「第二層預防」,就是希望盡早發現早期的癌症,以求及早醫治。某些癌症... -
當惡乳癌遇上新藥
戴燕萍醫生據本港統計,平均每天有13名女士確診乳癌,當中約兩成是HER2型乳癌,即每日平均新增逾兩名HER2型乳癌患者,可見數目絕... -
胰臟癌殺到2:胰臟位置「偏僻」難發現
胰臟癌雖然未被列入香港十大癌症,不過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寬耀表示,由於胰臟在體內位置較「偏僻」,一般超聲波檢查極難發現... -
【醫生會客室】陳梓欣(上)乳癌須知與自我檢查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病人數量更在近年不斷上升。今集,外科專科醫生陳梓欣,將與大家分享有關乳癌的資訊,以及教大... -
【永遠懷念倪匡】專科拆解皮膚癌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逝世,享年87歲。倪匡生前於2019年出席書展講座時,透露身上有十多種大大小小的毛病,加起來共折磨他30... -
飽受皮膚癌困擾 倪匡逝世享年87歲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本名倪聰,昨午傳來死訊,享年87歲。倪匡生前好友沈西城及陶傑等先後在社交網中留言:「倪大哥今午走了!」... -
6月長新冠專題5|兩歲兒子歷生死難關 陰性後胃口突變又出疹
30多歲的媽媽Karile,她的兩歲囝囝因為感染新冠,發高燒之餘,全身抽搐及發紫,雖然最終成功闖過鬼門關,但康復後卻要面... -
6月長新冠專題4|64歲伯伯好返記性差 誘發認知障礙?
長新冠最大特徵是有腦霧,患者會記醒差甚至一片空白。現年64歲、從事物業管理的李先生陰性後,自覺記憶力轉差,反應變慢,認知... -
6月長新冠專題3|運動員康復後勁頭痛 反應遲鈍被人打
感染新冠令人擔憂的是,即使患者似乎現在正在康復,也可能面臨終身風險。今集,由香港空手道運動員劉知名和黃卓莉分享,二人去年... -
6月長新冠專題2|柳俊江癒後易氣喘 房事不暢起疑惑
不少新冠康復者都會面對氣促問題。今集,前新聞主播柳俊江就跟大家分享,本身氣管弱的他,在新冠康復後,練跑步就特別容易氣喘。... -
6月長新冠專題1|長新冠定義你要知
香港第五波疫情近日平息不少,不過自今年2月開始已有多達百萬人受到感染,不少康復者至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今集,呼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