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財富
-
颱風後調理 重護氣保暖
李思齊教授秋分日(9月23日)襲港的超強颱風樺加沙,屬「風、濕、寒」三氣合攏之象。暴雨帶來濕邪,強風挾秋寒入體,人體若冒雨受涼,極... -
勞逸結合 中庸養生之道
陳翠萍中醫師後疫情時代,大家對養生的關注與日俱增,希望透過調理身體預防疾病,達到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然而,養生亦須講求中庸,應注重... -
-
-
晚年慢性病纏身 高齡社會醫療革新 實踐延緩策略 長壽與健康同步
陳少斌醫生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進步,讓人類壽命顯著延長,「長壽」與「健康」的鴻溝卻日漸擴大。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2023年報告,... -
如何看待 內地醫療發展(一)
天峯醫生筆者最近獲邀參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始建於1956年,是內地一所非常著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以臨床神經科學最為... -
-
-
孕婦打流感針 母嬰雙重保障
唐宇嶸醫生前幾天在門診,有位準媽媽問我:「醫生,新聞話流感高峰期要到啦,懷孕期間打流感針真係有用?會唔會對 BB唔安全?」這類問題... -
現代社會節奏快 壓力焦慮如影隨形 佛法結合科學 尋找生活智慧
「雲水無心」是一個禪意深遠的理想,象徵着無拘無束、自在無礙的心態。在當今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壓力、焦慮、失落等心靈挑戰如... -
-
-
食情緒藥一定變肥?
麥棨諾醫生藥物是治療情緒及精神病不可或缺的一環,不時有患者反映,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後,胃口大開,伴隨着體重直線上升。究竟精神科藥物... -
保持獨立活動能力 減輕昂貴醫療負擔 智慧科技防跌倒 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彭繼茂醫生香港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長者曾經跌倒,並且遭受頭部創傷、骨折,引發住院、殘疾甚至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長期康復治療,生活品質... -
傷腰勿輕視 浮針助鬆弛
袁康就博士長者意外跌倒導致身體傷患,要正確處理。 加拿大移民黃先生今年70歲,有跑步習慣,他除了乙肝帶菌,身體狀況良好,可惜3個月... -
硬水飲不慣 生病難求診 中醫療法 助移英港人自救
謝彩雲中醫師早前我應邀到英國進行幾場中醫講座,題目是當地香港人較為關心的健康議題,包括軟水和硬水分別、香港與英國天氣比較、生病時如何... -
秋分後 食芝麻助養生
李思齊教授許多人以為,芝麻只是零食點綴,殊不知它是養生極品,尤其在秋分(9月23日)之後,芝麻正是養生要食。若懂得其妙用,不僅烏髮... -
看見閃光 眼睛有問題?
鍾震宇醫生「鍾醫生,我尋晚見到閃光,究竟我隻眼係乜嘢事?」 看見閃光的原因,當然可以跟眼睛相關,亦非全然。常見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 -
減緩地圖樣萎縮症病情六招
葉佩珮醫生「佩珮醫生,媽媽近日發現自己看書時,有一個位置總是看不到。看我的面容時,經常看不清楚。之前她患有乾性老年黃斑病變,我們擔... -
肺動脈高壓病 初期症狀易忽略
伍諾行醫生肺動脈高壓(簡稱肺高壓)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心肺疾病,不少患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一般氣促或疲倦;然而,一... -
前列腺健康與脫髮藥關係
魏浩然醫生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種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功能上它... -
助人兼自助 勿視而不見 認識精神病 法理情兼顧防悲劇重演
陳仲謀醫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踏入9月,香港的天氣因地理和氣候變化,跟古人的預期大相逕庭,而本地弱勢社群所得到的照顧,與公眾期... -
無價生日蛋糕
蘇瑞雯每年農曆生日也會收到媽媽親手製作、一個非常特別的千層糕「生日蛋糕」,還有一封大利是。雖然我已經一把年紀,但這個與媽媽之間... -
時間能解決輪候過長嗎?
馮康醫生我從2020年2月開始寫《醫策縱橫》專欄,適值新冠疫情剛開始,至今年7月,從中文大學醫院退休,歷5年半,共寫了72篇文章... -
內視鏡評估老年性嗓音問題
劉展宏醫生香港多年來都有不少公開歌唱比賽,從我年輕時候的《新秀歌唱大賽》,到現在較年輕會參加《全民造星》,較成熟就有《中年好聲音》... -
育齡期癌患者 如何保存生育能力
陳葉詠嫻教授日常生活中,一般人認知的「冷凍技術」是指將食材急速降溫冷藏,以保存食物品質及維持新鮮狀態。其實,以極低溫將生物細胞即時冷...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