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6年專科生涯 治好病患感滿足 泌尿科女醫生:手術要快 絕不尷尬

大學同學群組最近籌劃明年畢業20周年重聚活動,猛然驚覺自己已當了近20年醫生。香港的專科訓練,一般是完成兩年基本訓練後,通過考試再進行高級培訓,也就是說,我接觸泌尿科到現在已經第16個年頭。如果醫生的生涯如同一場長途之旅,20年並不算長,16年的泌尿科經驗或許僅足以讓人了解泌尿系統的奧妙,卻是適合稍作停頓、回顧和檢討的時候。
近年我轉向私人執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何選擇泌尿科?」提到這個專科,許多人只會聯想與男性私處有關,例如男性生殖系統的疾病、性功能障礙等;作為一位女醫生,別人對此感到好奇也不怪,但坦白說,我在選擇泌尿科作為專科培訓時,從未考慮這個問題,因此回答時總有點支吾以對;實際上,泌尿科的日常工作與其他專科一樣,涉及大量急症、非緊急手術和膀胱鏡檢查,還需要顧及在門診輪候的病人,男性生殖器的皮膚狀況和性病等問題,這些並不是泌尿科醫生日常主要處理事項。
記得第一次接觸泌尿科是在外科當實習醫生的時候,當時的印象僅限於急性尿滯留的病人,經急診插尿管後被送上病房觀察,感覺單一又乏味,完全沒想過會選擇這專科。接受基本外科訓練時,我被安排到泌尿科3個月,遇上了很好的老細(顧問醫生)和前輩,他們對於我這位零經驗的「豬隊友」非常包容,常常幫助我學習不同的泌尿科手術,加上當時泌尿科有培訓空缺,便在因緣際會下踏入這個專科。
分秒必爭減風險
泌尿科的一個特點是「快」,病人輪轉十分迅速,大部分由入院到出院僅需一天。每次巡房時都需要重新查看一批新入院的病人,並處理大量出院文件,在泌尿科工作,可以說是我在基本外科訓練期間最忙碌的日子。
另一方面,做泌尿科手術也要非常「快手」,因為腔內泌尿科手術(Endourology)不容許拖延;如果手術時間過長,細菌入血和出血的風險便會增加,「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就是典型例子:以前只有單極電刀的年代,需要分秒必爭,因為時間愈長,病人過量吸收沖洗液導致低鈉症和失血的風險便會增加,而這項手術可算是泌尿科的基本功,幾乎所有受訓中的泌尿科醫生都必須掌握。當年由零開始,對於手術技巧還是不太靈光的我來說是一大挑戰,間中還需要前輩適時接手完成。多年後,輪到我教導受訓醫生時,總希望在安全的情況下給新醫生更多時間,無論是學習還是教授,都要與時間競賽,有時仍覺得十分困難。

重新學習新技術
最後,泌尿科的「快」,也體現在緊貼科技的速度上。以激光進行手術和機械臂輔助手術已經使用幾十年,嶄新的影像輔助診斷在泌尿科也不再是新鮮事。多參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診斷的應用,在這十年間迅速普及,剛提到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隨着新技術的興起可能逐漸被取代,許多泌尿科書籍上的知識已不再適用。一些新手術方法需要重新學習,持續更新知識是常態,這是我在泌尿科受訓的第一天就已經明白的道理。

這些就是我選擇泌尿科的原因嗎?官方答案大概「是的」,但實際上,作為一位醫生,能夠解決病人需要,讓他們康復出院,無論在哪個專科,相信都是一樣的。曾經遇過因擴散性腫瘤壓迫輸尿管,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立即與家屬商討不同引流方案,分析各種方案的利弊,引流後,病人的腎功能有所改善,得以繼續化療;還有因良性前列腺增生引發嚴重血尿、血色素下降的病人,須緊急進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及止血,手術後,病人的小便恢復清澈黃色。

這些雖然不是足以影響後世的重大成就,卻是泌尿科日常工作的縮影,甚至只是冰山一角。正是這一點一滴的「日常」,讓病人從危急狀態恢復到出院,從帶着尿喉到拆除尿喉自行小便,這些滿足感讓我逐漸愛上泌尿科。這份工作會讓女醫生特別尷尬嗎?我深信,絕對沒有。
撰文:張文虹醫生_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女醫生分享泌尿科生涯心得,專科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