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睡得差?中醫角度:原來白飯、飲溫水是祛濕第一步

你被濕氣「纏」上了嗎?你是不是覺得,睡多久都不夠精神,身體感覺好重、無力?這些感覺都可能是因為濕氣重。在香港,連日多雨的天氣會造成「外濕」,讓身體不知不覺吸收周遭的濕氣,導致內部失衡。你或許試過許多祛濕方法,例如煲祛濕湯水、茶療,甚至刮痧等,但其實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就藏在我們日常的飲食裡:一碗白飯,一杯水。
為甚麼很多人都濕重?濕重如何影響身體?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脾胃就像你身體的中央處理器,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再將水分運送到全身。當脾胃功能強健時,它能有效將多餘的水分和廢物排出體外,你的身體自然會感覺輕鬆。
然而,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卻是濕氣的溫床:
飲食不當: 偏愛冰飲、生冷食物、甜食和油炸食物,這些都會直接損傷脾胃,令其運作效率下降。
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會導致氣血循環不暢,汗液排出減少,濕氣便容易積聚在體內。
環境影響: 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或長時間吹冷氣,都會將「外濕」帶入體內。
當脾胃運作不正常,無法處理多餘的水分時,這些水分便會滯留在體內,形成中醫所說的「濕邪」。濕氣具有「重濁」和「黏滯」的特性,會阻礙氣血在體內的正常運行,這也解釋了為何你覺得身體沉重、疲憊,甚至大便黏膩。當濕氣上行到頭部時,還會令人頭昏腦脹、思維遲鈍,嚴重影響你的睡眠品質,讓你睡多久都不夠精神。
原來白飯與飲水真的能幫忙
看似平凡的白飯和水,究竟如何發揮祛濕作用?
白飯有助於健脾胃
白飯在中醫屬性上味甘、性平,可以補益脾胃之氣。脾胃強健了,運化水濕的功能自然恢復正常。許多人為了減肥而完全戒掉主食,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如果完全不吃澱粉,反而可能導致脾氣虛弱,讓濕氣更難排出。白飯也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有足夠的能量,你的脾胃這個「發動機」才能有力地運作,幫助你好好代謝。

飲溫水幫你排走濕氣
你可能會想,濕氣重點解還要飲水?其實飲水可以促進你的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幫助你將體內的濕氣透過排尿和排汗排出。但記得要飲溫水,不要飲冰水或凍飲,因為它們會直接刺激你的脾胃,令其功能變差。每日飲足夠的水,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才不會一次過增加身體負擔。

其他有效祛濕方法
除了白飯和溫水,你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更全面地對抗濕氣:
飲食祛濕方法
1)多吃利濕食物: 多吃有助於祛濕的食物,如紅豆、薏米、冬瓜、茯苓。將紅豆和薏米一起煮成湯水,是很好的日常飲品。

2)避開生冷食物: 盡量避免冰飲、刺身等生冷食物,它們會直接傷害你的脾胃陽氣。
3)少吃甜膩油炸食物: 甜品和油炸物容易產生濕氣,加重身體負擔。
生活習慣祛濕方法
規律運動: 規律的帶氧運動,例如跑步、快走或游泳,能幫助身體發汗,是最有效的祛濕方式之一。
保持乾燥: 家居環境保持通風乾燥,使用除濕機。下雨天回家後盡快擦乾身體和頭髮。
簡單穴位按摩: 每天花幾分鐘按壓足三里穴(膝蓋外側下方四指寬處)和陰陵泉穴(小腿內側骨頭下緣凹陷處),可以健脾利濕。
祛濕並非複雜的醫學難題,而是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慢慢調整的習慣。從今天開始,嘗試將「吃得對」、「喝得對」這兩個簡單的原則融入生活。當你給予身體正確的「燃料」,脾胃功能恢復,濕氣自然無處可藏。你會發現,那份久違的輕盈感、飽滿的精神,其實就從一碗白飯、一杯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