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發熱痰多咳嗽皆見效 針灸鬆開患肌 緩解受壓器官

袁康就博士 | 2025-09-12

肌肉是全身最大的器官,肌肉病痛十分常見,浮針能夠治癒那些與肌肉有關的痛症。然而,肌肉繃緊或痙攣,也會擠壓身體內部的器官和組織,誘發其他疾病,例如發燒發熱、痰多咳嗽等,利用浮針鬆開「患肌」,能對付我們從來沒想過可以用針灸治癒的病痛,效果令人驚喜。

日常生活所見的病痛,大部分是肌肉病痛,譬如肩頸痛、彎腰痛、網球肘、媽媽手、膝痛、足底筋膜炎、落枕、肩周炎等等,都是身體第一防線──肌肉生病了。

肌肉受傷,為何我們有疼痛的感覺?感覺神經的參與和人體對受傷的覺知本能當記大功,然而,浮針醫學亦進一步交代了更有意思的疼痛機制,令治療疼痛更有效、更迅速,那就是「疼痛源自患肌」。

何謂「患肌」?當身體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那塊肌肉依然繃緊,就是患肌。患肌形成,肌肉在伸展活動時受到限制,肌肉末端會出現強大應力,應力造成疼痛,應力愈大,疼痛愈大。

浮針兩大功效

浮針解除疼痛之法,主要針對這個疼痛源起。即是說,用浮針鬆開患肌,應力消失,疼痛便消失,直接而有效,立竿見影;可見浮針並非止痛,只不過讓繃緊肌肉回復正常鬆柔狀態,疼痛消失之速度比止痛針還快,常令患者驚喜。

浮針通過鬆開繃緊肌肉,令神經、器官等回復正常運作;痰多咳嗽與平滑肌痙攣有關,浮針把患肌放鬆便可緩解。(網上圖片)

浮針操作主要有兩個環節,其一是「掃散」,另外就是「再灌注」活動。當浮針扎進皮下疏鬆結締組織,醫者會手持浮針作扇形搖擺,叫「掃散」,這個動作會透過疏鬆結締組織的網絡形構,以立體圓錐形傳導方式,使前方所有繃緊的軟組織鬆開;「再灌注」活動是醫患雙方互相鬥力,讓缺血的繃緊肌肉得到血液灌注,加強鬆開繃緊肌肉的作用。浮針掃散相當於河道清淤,再灌注活動相當於節流沖刷,清淤以後,沖刷的效果大大增加。

患肌的形成有多種原因,最常見兩種是:一、肌肉過度使用致勞損。這是日常生活或工作需要時最常發生,例如做家務經常扭毛巾,前臂肌肉過勞,會誘發網球肘,又例如常低頭看手機,頸後肌群長時間拉長,肩頸痛隨之而來;二、突發用力。當一塊肌肉在瞬間猛然出力,在血供未充足的情況下會缺血性繃緊,僵硬疼痛,俗稱「抽筋」,這很多時發生於意外事故,譬如前面餐枱突然倒塌,你下意識飆步搶救,便有機會扭傷腰骨。

形成患肌最常見原因之一是肌肉勞損,經常低頭看手機會令頸後肌群拉長,導致肩頸痛。(網上圖片)

組織回復正常運作

肌肉在人體外層,固然可以保護我們的組織和器官;反之,當肌肉繃緊成為患肌,患肌也會倒過來給組織和器官帶來壓迫,誘發相關病痛。

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浮針治療肌肉疼痛之外,也能夠緩解很多疾病,例如四肢冷凍、局部發燒發熱、胃氣脹噯氣不絕、痰多咳嗽等等。

不過,回應以上幾個疾病例子,浮針本質上沒有消炎退熱作用、沒有消化胃氣作用、更沒有止咳化痰作用,浮針醫學只能夠確認,通過鬆開繃緊肌肉之後,本來被患肌擠壓的血管、神經、器官或組織,得以回復正常運作而已。關於這一類單純處理肌肉就能解決很多肌肉以外的病痛,患者往往感覺不可思議。

腹部繃緊肌肉擠壓着輸往下肢的主動脈從而誘發雙腳冰凍,當這些腹部患肌用浮針鬆開,血供回復,冷凍症便隨之消失;至於消炎退熱,浮針只不過把患肌消除,讓血供增加,血液中殺菌成份加強,局部代謝產物得以排出,就產生消炎退熱功效了。

胃脹噯氣(飽嗝)的形成,往往因為腹直肌上段出現患肌,繃緊的肌肉壓迫着胃功能,於是噯氣不絕;當腹直肌患肌鬆開,胃功能回復正常,噯氣就自然停止;痰多咳嗽與平滑肌痙攣有關,平滑肌痙攣也是患肌一種,浮針把患肌放鬆,咳嗽可馬上緩解。

其他肌肉疼痛以外的病痛能夠用浮針治療,也是同樣道理。這些間接治好或紓緩肌肉以外的病痛,臨床上往往帶給患者許多驚喜。至少我們不用煲當歸、川芎來治冷凍症,不必用陳皮、半夏化痰止咳,不用吃胃藥除胃氣,不一定要Paracetamol來退燒。

撰文 : 袁康就博士_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針灸可緩解器官疾病,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