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病 初期症狀易忽略

伍諾行醫生 | 2025-09-17

肺動脈高壓(簡稱肺高壓)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心肺疾病,不少患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一般氣促或疲倦;然而,一旦病情惡化,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肺動脈壓力,是指由右心室泵送至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血流,在肺動脈內產生的壓力。正常情況下,肺動脈平均壓力應低於20毫米汞柱(mmHg),若超出這個標準,則可診斷為肺動脈高壓。

第一類型肺動脈高壓屬於較具威脅性的類別,病因主要源於肺動脈血管內壁出現病變,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窄或硬化,進一步阻礙血液流動,使肺動脈壓力異常升高,隨着壓力上升,右心室須承受更大負荷,長期下來將導致右心衰竭而死亡。

發病率與高危群組

全球約每10萬人中有3至4人患上第一類型肺動脈高壓。根據中國的大型研究數據,2021年內地有約4萬名患者,其中超過7000人死亡,顯示這病雖罕見,致死率卻不容忽視。

高危群組包括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先天性心臟病、肝病、曾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早期減肥藥、部分抗癌藥物)或濫用毒品人士,中年女性亦是高危一族。

肺動脈高壓的藥物治療,主要分為下列3種:

一、前列腺環素類似物。

二、內皮素受體拮抗劑。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劑,例如「偉哥」。

藥物能夠舒張肺動脈血管、降低壓力,從而減輕右心室負荷,延緩病情進展。去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一款新型針劑藥物,可針對肺動脈血管的過度增生問題,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該藥能顯著降低患者的住院率、死亡風險及肺部移植需求,療效令人鼓舞。

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如出現持續性氣促、疲倦或胸口不適,應及早求醫。(網上圖片)

早期診斷至關重要

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例如貧血、哮喘或一般心肺功能不佳,因此常被病人忽略。準確診斷往往須經心臟超聲波、肺功能測試,甚至心導管等入侵性檢查。如出現持續性氣促、疲倦或胸口不適,並且找不到明確原因,應及早求醫檢查。

儘管肺動脈高壓屬罕見疾病,但一旦發病,後果相當嚴重,高危人士或有長期不明徵狀的市民,切勿掉以輕心,盡早診斷和治療。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早期肺動脈高壓,心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