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養肝 白露秋燥早預防

范蕊博士 | 2025-09-19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詩經》中流傳甚廣的幾句,片語只詞卻道出秋風蕭瑟,涼意襲人的畫面,蘆葦上凝結的濃霜,即是白露節氣夏暑已過,秋涼漸深之照。金王西方,其氣化燥,剛勁銳利,肅殺肺氣。

燥邪收斂清肅,為秋季主氣,「諸澀枯涸,幹勁皺揭」是其主要特點。白露為秋涼剛始,未漸至冬,更以溫燥多見,燥勝則乾,易於傷肺,這也同肺臟的生理特性相關。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喜潤勿燥,又稱嬌臟;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而燥邪多從口鼻而入,故燥邪來襲,肺先受之。肺津受損,宣肅失職,以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喘悶胸痛甚則痰中帶血為主。除肺本臟證候,或兼見皮膚毛髮乾澀不榮、口唇燥裂、大便秘結等。

白露節氣夏暑已過,以溫燥多見,燥勝則乾,易於傷肺。(網上圖片)

既了解白露肺燥的感邪特性,本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思路,我們可以常服些滋肺潤燥之品,藥物如沙參、天冬、麥冬、百合、石斛川貝等;食物如銀耳、秋梨、豬肺、燕窩、蘿蔔等等,多入肺經,味甘、涼,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我們可以梨生用搗汁服用,治療肺燥咳嗽兼有熱象,見口燥咽乾,聲嘶沙啞,痰粘難咯,甚則痰中有血絲,肺氣不利,《本草通玄》曰:「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亦可以加百合、蜂蜜、山藥共煮養肺胃之陰。再如以紗布包裹沙參、五味子、訶子同洗淨的豬肺共同入鍋,先武火煮沸,再文火慢燉,去紗布即成,治肺氣陰兩虛喘咳。其中,沙參在《本草備藥》認為:「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專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五味子斂肺攝氣;訶子能降能收,兼得其善,《本草分經》曰:「苦溫酸澀,泄氣消痰,斂肺澀腸,生用清金行氣,熟用溫胃固腸。」豬肺以形補形,甘平,溫肺化痰止咳。

雖然白露時節燥邪偏勝,但病邪變化多端,個人素體則強弱有異,要分清內外邪之所至,並非一味潤補,恐邪氣內斂,變生他證。

作者為註冊中醫、大學兼職講師

[信健康] 白露養肺防秋燥,中醫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