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期待 公營醫療收費必須改革

馮康醫生 | 2025-09-24

行政長官發布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部分,繼續延續往年「深化醫療改革」的主題,隨着5條主線發展:一、提升公營醫療體系;二、醫療人手發展;三、強化基層醫療服務;四、加強癌症預防、篩查、診斷和治療;五、推動中醫藥發展。驟看政府宣傳的重點,比較瑣碎,看不到政策發展的脈絡。要詳細閱讀《施政報告》的全文,才得以窺全豹,看到政策從去年到今年的延續。

檢討非資助服務

我最關心的還是醫管局必須的改革和基層醫療發展。有關醫管局方面,重點沒提到的結構性改革,全文看到了:「醫管局會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安全、質素和效率,強化以病人安全為重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去年我曾寫道:「這些老問題似乎已經不是資源不足的問題,醫務衞生局定下給醫管局作檢討的範疇,可能還需要加入資源分配、績效管理、服務整合等其他重要元素。」今年隨着醫管局新總裁李夏茵醫生就任,恐怕她還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制定有關策略及措施。

另一方面,較早時間盧寵茂局長提出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並具體地提出要在2026年1月開始推行,卻不見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感覺就有點詫異和疑惑。《施政報告》全文提到要「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和定位,為具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務選擇。」是否還是一直以來的理念,希望更多有負擔能力的市民選擇私營醫療服務,甚至北上求醫?可是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涉及的非緊急醫療服務、非緊急放射診斷服務、門診藥物都是資助服務。醫管局內最主要的「非資助服務」,有在兩間大學作為教學醫院的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還有伊利沙伯醫院;跟着恐怕就是眾多的自費藥物及醫療耗材。政府目前應該還沒有經濟能力,把這些自費藥物及醫療耗材項目納入基本資助服務吧!

加速引入新藥物

《施政報告》也有提到:「運用癌症數據及生物資源促進腫瘤學研究,加快抗癌藥物及相關創新療法的研發轉化應用,同時加速創新抗癌藥按『1+』機制審批並評估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加速引入創新藥物,是一直以來病人組織非常關注的問題。把創新藥物盡快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並不代表解決了藥物的可及性問題。醫管局藥物名冊中的自費藥物名單還是很長,融資安排不能解決,就寸步難行。所以,公營收費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需要優化「自願醫保」,尤其是其「標準計劃」。這方面後談!

加速引入創新藥物一直備受病人組織關注,但把創新藥物盡快納入藥物名冊,並不代表解決了藥物的可及性問題。(網上圖片)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專業應用教授

[信健康] 檢討公營醫療改革,醫策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