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離手傷骨骼肌肉 針灸治頸椎間盤突出

袁康就博士 | 2025-10-03

今時今日電子產品的應用非常普及,幾乎每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拿着手機刷屏。不論在車廂坐着、候車處等着、行人路上走着,我們都機不離手,低頭看手機。回到公司,對着電腦,依然滑鼠不離手,低着頭、彎着腰、弓着背,努力望着電腦屏幕埋頭苦幹,影響肌肉和骨骼,由是頸椎病患者愈來愈多。

頸椎病患者愈來愈年輕,小朋友年紀輕輕便玩手機,年長的也不甘示弱,男女老少都拿着手機玩遊戲、聊天、追劇……

低頭看手機的姿勢是痛症源起,頸部肌肉持續拉長容易缺血,一動不動的肌肉便容易繃緊;當頸背肌肉持續拉長和繃緊,患者除了肌肉疼痛,繃緊的肌肉也會擠壓下面的組織和骨頭。經年累月的壓迫,有機會導致頸椎產生骨質退變,血管受壓引致上腦血供不足而有頭暈頭痛,造成二次傷患,椎間盤突出、骨刺、弧度變直等等逐漸形成。

頸椎病患者愈來愈年輕,全因男女老少每天拿着手機,患者除了肌肉疼痛,繃緊的肌肉也會擠壓組織和骨骼。(網上圖片)

頸椎病之中,最嚇人的是頸椎間盤突出症。如果你肩頸痛求醫,做了一系列檢查,看到一大堆骨質退變的影像報告,確診為頸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建議用手術治療。

但有椎間盤突出,並不等同有椎間盤突出症;有椎間盤突出症,又不等同有「真正的」椎間盤突出症。真正的頸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頸椎神經根受到壓迫,會感覺到一種放射式麻痹從頸部神經根沿神經路線直達手指,這種麻痹有可能伴隨灼熱或觸電感,非常難受,那就必須做手術了。

其他頸椎病的症狀一般是疼痛,大多是㾓痛、痠痛和脹痛。這些疼痛大多出現於局部位置,伴隨活動受限。這類型的頸椎病不論骨質退化如何,都可以用浮針處理,不必動手術,因為,疼痛的第一因來自繃緊的肌肉;繃緊的肌肉會擠壓下面的骨頭和組織,包括血管和神經,頸椎經年累月地受到壓迫,椎骨自身會作出適應,這個適應過程衍生骨質退變,結果就是頸椎間盤突出、骨刺、弧度消失等等。

要知道,骨質退變並不是疼痛的原因,繃緊肌肉才是疼痛的第一因;而且,造成骨質退變的原因也同樣是繃緊的肌肉。

浮針醫學認為,這些疼痛源自「患肌」,簡單地說:肌肉生病了。何謂「患肌」?當我們在正常鬆弛狀態下,某塊肌肉仍然繃緊,就是「患肌」。患肌形成,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肌肉伸縮過程中,肌肉繃緊會造成應力,直達肌肉末端肌腱位置,疼痛就出現,應力愈大,疼痛就愈大。而且,應力往往呈現於附着關節的肌腱附近;所以,我們常誤以為那是關節痛,其實就是肌肉末端的肌腱痛。例如,當我們轉頸疼痛,痛點出現於頸側肌肉的上三分一段,那其實是肩胛提肌的起點(頸椎C1-C4橫突後結節),就相當於應力出現於附着骨頭那部位。

血管受壓致頭暈

值得留意的是,肩頸位置的痛點並非患肌。痛點只不過是應力出現的位置,浮針醫學名之為「第二現場」,而「第一現場」才是患肌,我們要處理的是第一現場,並非第二現場;當第一現場的繃緊肌肉放鬆,第二現場的痛點便會隨之消失。

頸椎病最常見的疼痛位置,是頸後肌群、肩胛骨內側。有些病人轉頸同側或對側肌肉疼痛;也有病人點頭、昂頭頸後肌群疼痛,下及肩胛骨內側,較嚴重的可有昂頭頭暈。所牽涉的患肌大多是上斜方肌、頭夾肌、頸夾肌、半棘肌、菱形肌,其次是肩胛提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等等。至於昂頭頭暈的患者,大多是頸後肌群擠壓着上腦椎動脈,上腦血供不足頭暈便出現。用浮針放鬆頸後肌群,疼痛緩解,頭暈消失。

假若你有手指麻痹,影像報告又確實有椎間盤突出,不要太快下決定選擇手術治療。正如前面所說,如果你不是神經根型頸椎病,麻痹僅在指掌一段或前臂範圍,問題可能是腕管綜合症。有些指麻來自肩關節內側胸小肌的壓迫或者頸項斜角肌的壓迫,不論哪個位置,用浮針鬆開相關患肌,麻痹便馬上消失。

撰文 : 袁康就博士_註冊中醫(針灸)

[信健康] 淺談針灸治療肌肉繃緊,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