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謬感看寬恕與罪惡

近期一套宗教性的電影《不赦之罪》,引來大家討論「寬恕」。
個人不是宗教信徒,不過宗教內部一些論題常常可以引起哲學上的討論,我們暫且不討論寬恕問題,先嘗試分析它的對立面:仇恨。
否定宗教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宗教內部有三個C:一個是Church,指教會、廟宇等宗教組織;一個是Creed,指教眾的修持,例如守齋、布施等,從實踐上克制信徒的罪性及提升信徒的善心。
最後一個是Code,Code就是教義,愈是龐大的宗教,教義愈豐富。教義環繞三大主題:生命的來源、生命痛苦的原因、死後的未來。教義是透過一些不太合乎常識的因果說法:例如神用了幾天創造世界;人因為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所以會死亡;人因為貪嗔癡永遠無法逃脫輪迴之生死大海。
現世的不公義,民族受到強大的外族欺壓;這些教義,其實是讓我們,尤其是原始初民,符合我們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心理傾向。可是,現世並非如此,初民生活在一個失衡的世界中,內心非常需要一個絕對公正而大能的神主持最後審判。需要和信心讓初民忍受無限的苦難。
這裏有兩種立場:宗教信徒的和無神論的存在主義者。先說《不赦之罪》電影的立場。
當世界出現難以接受的罪惡,大如戰爭的殺戮,大量人類受傳染病感染死亡,「小如」電影中牧師女兒被強姦,一位堅信神的牧者的自我挑戰。
宗教有一句潛台詞;人是有限的,這就好像是自明的。任何基督徒會覺得,我們的理性能力不會明白神的奧祕,這就表示我們有限。我們有很多困擾,例如癌症,我們沒辦法改變死亡的事實,這就代表我們有限。
猶太民族受到很多苦難,不斷在流徙,這就代表我們沒有辦法超越民族的有限性。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呢?我們不是質疑神的大能,不可以改變的事情,這個可能我們不明白神的隱蔽計劃。當有限的人忘記自己的有限性,就會產生戲中梁牧師特別有的掙扎,他相信自己的信仰,成為別人的榜樣,但現在我才看到,逼近身的時候,我原來無法超越自己的這個包袱,我的苦難無法承受得起。就是你無法超越這種仇恨,無法寬恕。宗教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化解應該寬恕與無法寬恕的弔詭。
法國存在主義者卡謬(A. Camus)提出荒謬感(Absurdity),荒謬感是針對世界的罪惡。一般人即使知道這個世界出現了很多不理性的事情,包括希特拉屠殺相當多的猶太人,這很明顯不是很公義,甚至生靈塗炭。但為什麼這個世界仍然沉默?當世界出現種種不公義的事情,為什麼神不出現,或者不顯露一些奇蹟,或者不給我們一個很充分的理由?
荒謬的世界是一個沒有神,也沒有絕對客觀價值的世界。因為所謂神、客觀價值的世界,不過是人類那種抽象理性所塑模出來的幻象,將一切納入理智的理由,使人類自以為活在有目的的世界內。剝落了理智的理由,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一切不是那抽象理性所能理喻的;我們以為善有善報,我們以為死後有天國,我們以為人類將邁向更美好的社會……都是一廂情願的冀望,只不過是人為了逃避真相,以不同的理由說服自己謙卑下去。
[信健康] 哲學觀點分析仇恨,心靈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