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少林方丈 憶夢參老和尚

翁靜晶 | 2025-10-07

承蒙《信報》老總錯愛,邀稿談論佛教見聞。自問佛學基礎稚嫩,未敢討論佛法。然而,恃着有年紀一把,尚且分享一下這幾十年來的佛系故事吧。

歷史總是在重演,佛教傳入中原之後,經歷不少變化。不斷有振興佛教的故事,也有滅佛的慘案,好比一個無盡輪迴,盛極而衰,然後否極泰來。每一輪的共通點,都歸咎於盛世之時,出現品格差劣的僧人,貪財好色,奪權謀產,引起朝廷不滿,接着被大舉殲滅。

最近期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他所犯的罪行,肯定比慈山寺那個喜歡食沙嗲雞的方丈更「性」一籌。

講起釋永信,不得不提1983年,我在鄭州少林寺的親身見聞。當時是改革開放之初,老百姓仍鄙視封建迷信,內地寺院不允許燒香拜佛,規定宗教活動只可在宗教場地舉行。一干離開寺院範圍的活動絕不普及。甚至各大小寺廟,連香爐也是給石屎封死,不容許上香。

第一次踏足少林寺,是嚴冬。追隨《南北少林》攝製隊導演劉家良先生到這古剎拍攝。當時,整個少林寺見不到一個和尚,現場穿上袈裟、剃掉頭髮的,全都是臨時演員。

少林寺內滿目瘡痍、殘破不堪,連像樣的洗手間也沒一個,工作人員人有三急就隨地解決。附近前去湊熱鬧的居民,也是第二次看到陣營浩大的「僧團」,他們全部都是來看拍戲,沒一個拜佛人。理所當然,附近不會找到售賣香燭元寶、佛珠手串等東西的攤擋。

《南北少林》是內地出品第二部少林影片;第一部《少林寺》由張鑫炎導演、李連杰主演,電影成為全國賣座冠軍,內地銀都機構便與香港邵氏合作,邀劉家良導演製作續集。

從此之後,少林寺變成功夫片拍攝場地。起初有份穿袈裟、剃頭髮的臨時演員多數是當地居民,相信他們之後順理成章,繼續留在少林寺「扮和尚」。夢工場的劇本變為現實生活,成就後來香火鼎盛的旅遊景點──少林王國。

1983年,我逗留在少林寺的幾個月,從未見過釋永信,也沒見過一個真正的出家人。

那麼,在改革開放之前的出家人都去了哪裏?我認識的只有一個,就是夢參老和尚。

釋夢參生於1915年,16歲出家。1950年政局變化,夢參被勸還俗,他誓死不從。同年,他在四川被捕,進行學習改造,誰知道他在獄中繼續宣揚佛法,最終被判以反革命罪名,勞改18年。時屆中年的和尚,在獄中輾轉抗命,誓不低頭,一關就是33年;到他1982年出獄之時,已是「夢參老和尚」。

夢老修持「地藏法門」,意思是按照地藏菩薩三本經書的教化,修行弘法,奉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大悲大勇、無畏無懼,以生命布施的精神。我修的同樣是地藏法門,有幸於2013年12月在深圳面見老和尚,求教《地藏十輪經》深奧智慧;這時他耳朵已聽不到,靠一塊白板寫字交流。在那動盪的歲月,沒離開內地,堅持下來的出家人,只有夢參一個,經歷33年「清修」,67歲「出關」,2013年他已98歲;老和尚圓寂於2017年,享壽102歲。從1950到1982年,內地不可能會有僧人;除了在勞改營「閉關」的,包括夢參。

釋永信之流,相比起來,連「臨時演員」也談不上。

能遇上得道高僧,當然是機緣邂逅;但碰上令人皺眉頭的出家人,也不失為警世教材。保持正能量、散發正能量,最終亦會吸引正能量。「為人灑香水,自己也沾上幾滴」,以證嚴法師的說話,作為結語。

[信健康] 分享佛系故事,佛門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