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床到醫務行政

馮康醫生 | 2025-10-13

過去幾年,每年都會邀請中大「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Global Physician Leadership Stream,GPS)的同學,進行有關醫療體制及醫療服務管理的研究,目的是讓他們拓闊視野,在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也對醫療體制有初步認識。

今年,其中4位同學剛完成一項研究,探討基層醫生參與「慢病同治」計劃的情況,參與者及不參與者的不同考慮。報告摘要獲香港社區醫學學院接納,在9月20日舉辦的周年學術大研討會以電子海報型式展示。

過去,同學參與研究的範疇,包括中小企業員工醫療福利、遙距醫療發展、社會企業與社會責任等。GPS同學的確是頂尖學子,思考靈活、視野廣闊,自學能力極高,和他們一起工作是莫大享受。

同學經常問我一個問題:「你是怎樣走進醫務行政的?如果選擇醫務行政作為將來的專業,有什麼蹊徑?」當問到他們為什麼考慮醫務行政時,他們都會說希望能在體制上造就更大影響!

我當年走入醫務行政,有點誤打誤撞。1980年代中,英國政府知道必須把香港主權歸還中國,開始發展代議政制。那些年,許多議政團體先後成立,先議政後參政。醫療界也成立了一個議政團體叫「醫療論壇」,參與者都是當年對醫療服務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人物,包括梁秉中、黃譚智媛、黃震遐、吳崇文、陳啟明等。我有幸加入成為最年輕成員,負責寫會議紀錄、草擬文稿等文書工作,跟前輩學習。這麼多的教授級重頭人物,大家可以想像討論一定非常熱烈,但不容易達成共識。唯一的共識,就是醫療體制必須改革;所以,當政府提出要成立獨立機構管理公立及資助醫院時,「醫療論壇」首先站出來大力支持。我也因此初為人識,成為之後轉職醫務行政的起點。

我勸勉同學,無論是公共衞生抑或醫務行政,都一定要打好臨床醫學的根基。同學問:「考完一個院士又再考第二個,條路是否太長了?」我說:「不長!你們很大機會都活到100歲呢!」這麼長的人生路程,總可以分好幾個階段學習和發展。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專業應用教授

[信健康] 醫務行政要打好臨床根基,醫療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