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內地醫療發展(二)

天峯醫生 | 2025-10-09

在香港,一個醫生從醫學院畢業之後,到成為專科醫生,除了一年實習,一般要再經過至少6年專業培訓,最後通過「最終專科考試」才能正式成為專科醫生。在這樣嚴格的培訓制度下,不單成就香港醫療與世界水平接軌,更重要是能夠保證醫生專業水平;然而,穩健和標準化的培訓制度,既不必然,也不容易。

早在1968年,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首次考慮引入專科醫生註冊。醫委會本身是根據《醫生註冊條例》成立,獲賦予權力處理醫生的註冊、執業資格試及紀律規管事宜。1986年,香港政府成立工作小組專門研究大學畢業後的醫學教育,旨在解決當時專業醫學培訓不足的問題,工作小組於1988年發表報告,強調改善專科培訓和成立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重要性。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於是在1993年作為法定機構成立,監管香港專科培訓和持續醫學教育。而在專科學院成立之初,屬下就有12個專科醫學院,後來陸續增至15個。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透過其屬下的專科醫學院,訂立不同培訓框架和考核標準,一般分為兩期,要先接受基礎培訓並通過「中期考試」才可進入高級培訓,再通過最終專科考試並符合特定條件,經醫委會確認才能註冊成專科醫生。專科培訓主要在醫管局醫院進行,雖然不同醫生會在不同醫院培訓,但由於框架由學院制定,無論在哪一所醫院進行培訓,條件和考核準則都用同一標準。而且醫生須在不同醫院輪替學習,除了擴闊個人視野,更能促使整體培訓體系標準化。

除了醫生,護士同樣有護士管理局和香港護理及助產專科學院,其路徑和職能與醫生類似。由於醫管局統一管理本港43間公營醫院,其他專業培訓同樣豐富。醫管局一直為不同崗位的護士、專職醫療、藥劑,甚至非臨床專業同事提供專業課程和專門培訓,有效確保每個醫護服務專業人員均有一定水平和經驗,並有持續進修的機會。

反觀內地,不同省市以至同一市內的不同醫院,培訓體系都有所不同,水平也可能有所差異。事實上,全球能有如此培訓規模而又行之有效的單一醫療機構應該不多,這也成為香港醫療的獨特優勢之一。(待續)

[信健康] 淺談專科醫療發展,醫策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