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留意皮膚護理

癌症治療日益多元,常見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許多病人關心的是療效,卻往往忽略了皮膚副作用。
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照射病灶。皮膚短期反應常見於療程進行中的幾周,例如發紅、乾燥、脫皮,反應程度與照射部位及劑量有關;頭頸癌患者往往須接受高劑量放射線,在第五、六周可能出現皮膚破損甚至潰瘍。
化療藥物會影響癌細胞與其他生長較快的正常細胞,毛囊、口腔黏膜、腸胃及皮膚或受影響,皮膚可能出現敏感或手足症候群,某些藥物如口服化療藥有時會引起手腳皮膚脫皮及紅腫;對藥物過敏也會造成皮疹或紅斑。
標靶治療有機會引起手足症候群,手掌或腳掌受壓處出現水泡或脫皮;某些治療肺癌或腸癌藥物,常導致面部與頭皮長出青春痘樣丘疹。至於免疫治療則屬於「喚醒身體免疫力」療法,皮膚有機會受到波及,皮疹偶有發生,雖嚴重反應不常見,仍須謹慎監測。
治療期間的皮膚護理:一、保濕:治療前開始保濕,選擇不含香料且溫和的潤膚膏,建議一天多次塗抹。二、防曬:治療過程中皮膚會比較脆弱,出外應戴寬邊帽、撐傘和穿淺色長袖衣物,避免暴曬。三、避免刺激:洗澡用溫水,不要用力搓刷,毛巾輕拍即可。衣物應選擇柔軟、避免有鐵線或硬質縫邊的內衣,避免摩擦接受放療照射的區域。四、減少汗液與摩擦:保持皮膚摺疊處乾爽,夏天時尤其需要注意。五、指甲保護:化療期間,指甲易有色素沉澱或甲溝炎,應避免指甲剪得太短,可塗護甲油,保持清潔與保濕。六、放射治療皮膚保護:電療期間如不當使用藥膏或護膚產品,可能影響電療效果,患者應跟從醫生建議適當使用皮膚護理產品。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癌症治療對皮膚副作用,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