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構「浣腸排毒」

范蕊博士 | 2025-10-17

當今社會不少人熱中「排毒」:推崇高纖維食物具排毒功效,或打着淋巴排毒旗號大事宣傳。其他種種,五花八門,蒸桑拿浸溫泉,就算強力發汗也能排毒,或者更勝一籌就是浣腸,唯有這樣才夠徹底,確實令人一身輕鬆,如果屬嚴重便秘,偶以此法治急症可行,若作例行「排毒」之用,確實要考慮我們身體真有這麼多「毒」嗎?何謂「毒」?

「毒」在中醫學的確多見,《說文解字》稱「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周禮》曰:「聚毒藥以共醫事。」當時醫師治病救人所用之藥均為「毒藥」,所以說對人有害,哪怕用來治病的草藥也稱之毒。另外,中醫指「疫毒」是具有強烈傳染性疾病,《瘟疫論》:「疫者感天地之戾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比如流感、霍亂等,可以說「戾氣」是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病邪,再如某些有毒物質如蛇毒、蟲毒;危重急的六淫外感之邪如暑毒、熱毒;長期纏綿難癒,複雜多變的慢性疾病;丹毒、胎毒等直接以毒來命名的病證,這些毒的治法同「浣腸排毒」的解毒概念,完全是兩回事。

浣腸(洗腸)多用於手術前或某些檢查及急救性醫治極嚴重便秘,一般正常人毋須經常洗腸。大腸為「傳導之官」,以降為順,以通為用,不斷接受小腸下移的食物殘渣,重新吸收部分水液,將糟粕排出體外,參與體內水液代謝調節,又有「大腸主津」之說。故而其作用與脾胃之氣榮枯、肺氣肅降均相關。而不當洗腸,易造成大腸傳導失調,可誘發便秘、腹脹、泄瀉、虛勞、不寐等證。並且,針對某些病證用的通便之法,乃中醫治療八法中「下法」,通便、下積、瀉實、逐水,分寒下、溫下、潤下、驅逐水飲,是不同於洗腸之術。(待續)

作者為註冊中醫、大學兼職講師

[信健康] 淺談浣腸排毒作用,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