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直覺陷阱 學習正確思考

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讓我們重新檢視現代人的思考方式。
快思是一種經驗累積後的捷徑,見到花斑斑的東西走過來,原始初民就要拔足奔走,不待分辨牠是老虎還是豹,所以快思結合本能反應,足以保命。不過,現代社會的複雜性,人際關係、投資風險管理,快思式直覺反應,往往成為偏見或者鹵莽行事;例如師奶們喜歡跟隨財經分析員提及的股票號碼,認為他們是專業人士,比自己資訊豐富,又不用花心思研究業績,何樂而不為!這就是快思的陷阱。
測試自己有沒有快思的輕信毛病,試解答下面這道簡單數學題:一塊球拍和一顆球共計1.1美元,其中球拍比球貴1美元,請問球要多少錢?(先想一想,不看後面的答案。)
你的答案是0.1美元嗎?這個答案是不是馬上在你心中冒出來?
讓我告訴你:真正的答案是0.05美元。讓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這道題:如果球是0.1美元,那球拍就會是1.1美元(球拍比球貴1美元),那球拍加上球就會是1.2美元,而不是1.1美元。所以球賣0.05美元,球拍賣1.05美元,才是真正答案。
再想想另一道簡單數學題:有一個池塘,上面有些蓮花,這些蓮花會不停生長,每一天就會擴大一倍面積;去到第30天的時候,終於整個池塘都長滿了蓮花。請問,蓮花佔池塘一半面積時,是第幾天?(先想想才繼續看下去。)
你是不是很想衝口而出的回答第15天?可是,真正答案是第29天。你想想就會明白:若每天蓮花佔的面積會翻倍,而第30天就長滿整個池塘,不就代表之前一天剛好佔池塘的一半嗎?
如果上述兩題你都答錯,不用傷心。按康納曼的說法,哈佛大學這些頂尖學府,都有一半學生答錯第一條問題,而其他沒那麼優秀的大學,答錯的更佔八成。
答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麼會答錯。上述兩道數學題,其實一點都不高深。尤其第二條,每次解釋後,大家都能明白。但為什麼那麼多人覺得答案是第15天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問題是蓮花面積佔池塘「一半」時是第幾天,我們心中很自然就會覺得天數也會是「一半」,所以以為答案是第15天。
問題是,這樣的思考其實不合邏輯,所以答案也不正確。進一步要問的是:為什麼我們會被這些不合邏輯的思考所吸引?甚至乎很多給出正確答案的人,都表示那個錯誤的答案其實十分吸引,很有衝動回答那個錯誤答案,為什麼?
康納曼提出了他的解釋:人類有兩個思考系統,分別是「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永遠自動在運作,不用開啟,但也不能關閉,但系統一卻只是個「直覺式思考」系統,只能提供「大致準確」的答案,與「邏輯式思考」的系統二迥然不同。
因此,就算我們運用系統二,得出正確答案,系統一仍然在背後運作,令我們覺得那些直覺上正確、但其實不合邏輯的答案(0.1美元和15天)很吸引。
學習正確思考,就是要對抗這些「直覺」,習慣不相信最吸引的答案,堅持緩慢但合邏輯地思考;就像我們看到錯覺圖一樣,看起來兩條線長度不同,但我們要對抗這些直覺,看清楚這些線原來一樣長。
[信健康] 學習正確思考,哲學道理可參詳!【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