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缺心靈鏡

我常常對姑娘說:「來看我的病患,就是欠了一面心靈鏡。」如果我可以發明心靈鏡,診症會輕鬆多了。
心靈鏡是什麼?是一個讓人們看見自己真實內在的工具。作為精神科醫生,最困難的,不是洞悉患者問題所在,亦非懊惱如何調整他們藥物的份量,看似簡單、實為難關的是,如何讓病患面對真正的自己。
不論是活了十多年的青少年,還是滿載人生歷練的老人家,他們都有一套既定的規範及想法,當遇上困境或者難以理解之事時,往往會被這些既定想法蒙蔽,把內心深處恐懼的現實、害怕的未來及許多不快羞恥的情緒,通通壓下來,拒絕面對這些有別於往常的情緒,亦抗拒被負面情緒困擾的真實自己。
當父母感情出現裂痕而爭吵不斷時,孩子會拒絕面對父母將會離異之可能,把他們爭吵的責任歸咎於自身表現,認為是「自己不夠乖」,只要改善行為,父母就不會分開;年長的父母因子女成家立室而倍感抑鬱,因害怕被子女嫌棄,深信自己身體退化而事事不能為,加以過去失去親人、工作經歷乃至退休生活,均使他們的心靈鏡變得破碎。我的挑戰就是在這些不完整的畫面中,找回他們的真正自我。
患者習慣性地抵抗心靈鏡,既源於自我保護而衍生的逃避心態,又苦無方法,他們根本從來沒有想過,內心深處還有另一個自己。通過訓練及經驗的累積,我逐漸掌握與找到心靈鏡的技巧,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們的世界,直至彼此建立信任。當患者感受到真誠與無條件接納,才會願意放下防備,展現出更真實的自己。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自我保護逃避心態,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