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內地醫療發展(三)

上文提及,香港擁有穩健和標準化的醫療專業培訓制度,加上醫管局作為極具規模而又行之有效的單一醫療培訓機構,是為香港醫療獨特優勢之一;而香港醫療另一優勢,是龐大而優質的醫療數據。
不少人認為,科技發展正處於歷史時刻,人工智能將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以前所未有速度和規模發展,覆蓋基礎科研、細胞基因、藥物研發、臨床診斷、康復支援,甚至介入手術等。
除了直接用於病人身上,AI的蹤影亦出現在醫院運作過程,包括運輸系統、藥物派送、樓宇管理等。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病人治療,卻會左右病人感受和治療效率,將來甚至可以用AI幫病人排期、編配床位、以至製作整個治療程序時間表,務求精準、個性化、有效率地提供最適切醫療服務。
然而,要支持AI技術發展,得依靠三大核心要素:算力、算法、數據。算力指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包括計算速度、儲存能力等,主要依賴硬件晶片,以及電力等支援;算法則是電腦處理數據的指令步驟,使能提取有用的訊息並作出決策,如果說算力決定了AI能力的上限、算法則令AI表現貼近這上限。然而,若沒有足夠數據作為基礎,等於沒足夠養份,如何強大的算力和算法只形同虛設,而且數據的質素亦直接決定了AI的效能高低。
世界各地都在算力和算法上激烈競爭,直接加速AI的發展;在醫療領域,要有大量優質的醫療數據,比想像中困難。恰巧香港有統一的公營醫療體系,靠着前人智慧,醫療資訊系統貫通40多間公營醫院,有着幾百萬病人不下10年的數據。最重要是還有良好的私隱保障機制和扎實的資訊科技系統,令香港的醫療數據成為另一獨特優勢。內地即使在AI應用上有高效提升,但在個案跟進時間和數據質素保證上,還未做到標準化,亦未能統一分享。(待續)
[信健康] 續談內地醫療發展,醫策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