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暴力與民族主義

翁靜晶 | 2025-10-27

佛教界裏面,學愚教授是其中一位我敬重的人。他現職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導師,著作等身,當中以《佛教、暴力與民族主義》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佛教與暴力,怎會沾上關係?這是所有人的第一個問題。然而,因為宗教而產生的戰爭,卻又恒河沙數,中西旨是。

然而,佛教嚴禁殺生,一旦戰爭發生,僧人的站腳點應如何?《佛教、暴力與民族主義》環繞抗日戰爭歷史,提及很多為人熟悉的大德高僧包括弘一法師。他們面對日本侵略,採取什麼態度;原來,不少出家人贊成「殺無赦」!

全國各地組織許多「僧侶救護隊」,亦有僧人離開寺院,脫下袈裟,穿上軍裝,直接參加抗日戰爭,捐軀殺敵。當中表表者包括五台山僧人組織的抗戰自衞隊,俗稱「五台僧兵」。這本著作,源自學愚教授的博士論文,在網上可搜查得到,因此不累贅覆述。

向教授請教,僧兵殺人,如何面對戒律的「斷頭罪」?要知道,僧人殺生乃犯下根本大戒,情況有如頭頸分離,破此戒不能回頭。

教授解釋,殺一人而救千百萬人。殺人者帶着慈悲之心,而非帶着仇恨,是不會背上破戒的壞因果,看似是殺人,本質卻是救人。佛法是唯心論,最重要是行事的人,本着怎樣的心。當然殺人者與被殺者,當中仍存在一定因果關係,需要由殺人者去承擔。

最合邏輯的解釋,為了保家衞國的僧侶,早已帶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為了公義,早已準備好承擔地獄之苦,戰爭結束之後,放下屠刀,仍可立地成佛。精通上述道理的人莫過於學愚教授,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某幾個出家人,總在教授耳邊,嗡嗡不絕地講翁靜晶的壞話,教授仍不為所動。

若在網上搜尋學愚教授的著作,會看到作者名字叫釋學愚;不錯,學愚教授曾是僧人,十多歲出家,其後還俗。許多年前,有一位大德居士名趙樸初,通過趙先生,內地有5個孩子被重點培養,送去歐美各地鑽研佛學。長大後,這5個年輕人成了中國佛教的中流砥柱,擔起弘揚中華佛教的任務。學愚就是5比丘之一,他最後選擇另一條路,成了大學教授。有了家室,名字簡單的叫學愚,身份證少了一個「釋」。推廣佛法,不一定要削髮為僧,著書立說;作育英才,也是貢獻。

講起佛教歷史,二戰時期,「僧兵」故事當然有趣,香港的故事卻令人汗顏。相比內地僧人抗戰,香港出家人有不少投靠日軍,配合日本派來的僧人宇津木二秀,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一屆主席是香港的茂峰法師;其後,寶蓮寺筏可法師在日本人支持下開辦學校。

佛教聯合會開幕時,葦菴法師致詞如下:「今天是佛教聯合會的成立日,亦為本港佛教徒眾有史以來最光榮之日。以前香港在英人統治之下,我們佛教徒眾,實無地位可言……今得友邦人士發動大東亞戰爭。驅逐英人於東亞之外,確立共榮圈,建設新秩序,還我東亞民族之自由。」演講完畢,掌聲雷動。

最終抗戰勝利,英國人設立「敵產管理處」,充公佛教聯合會的會址。後來,得助於何東夫人張蓮覺外甥女林楞真,協同其他人「提供文件」,聲稱財產早已轉移給香港人,這才保留了物業;林楞真,是中日混血兒。

識時務者為俊傑,失去生命便什麼都沒有;留得青山在,「假裝通敵」協助蒼生,是一種說法;誓死不屈保家衞國,是另外一種態度。所以說,佛法是方便為懷的、面面俱圓的。有些人說話斬釘截鐵,有些人說了等於沒說。

視乎你與哪一種取態比較相應。

[信健康] 佛法方便為懷,佛門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