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查有益嗎?

西方國家在吸煙(或曾吸煙)的高危人士中進行低輻射量電腦掃描(CT)肺癌篩查已超過10年,證實有助減低肺癌死亡率;香港雖沒官方推廣的肺癌篩查,但不少市民自行安排體檢,不再照X光,轉用CT照肺,這情況在內地尤其普遍,但當中有些什麼要考慮呢?
首先,篩查一定有益嗎?照CT的輻射量比X光高,受篩查者必須是高危人士,發現肺癌機會率遠超輻射副作用,篩查才有益。篩查肺癌是用低輻射量CT及不注射造影劑才能減低輻射量,意大利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參加者每年做一次低輻射量CT,至少做10次,部分更額外做正電子掃描,發現參加者因輻射引起腫瘤的比率為0.05%,當中50至55歲女士的機率,比年長男士(65歲以上)高3倍。本港女性肺癌患者大部分不吸煙,以致外國數據並不適用,非吸煙人士若沒病徵、沒家族患癌病史,暫時沒醫學證據建議做CT篩查。
CT驗出肺部結節該怎麼辦?並非所有結節都是癌症,基本上,結節愈細小,癌症機率就愈低;少於6mm結節,機率只有1%;6至8mm結節,機率一般少於2%;8至10mm結節,機率跳升至10%;1至2cm結節,機率至少15%;大於2cm的結節,癌症機會就更高,實際風險要看結節密度、形狀、生長速度和生理特質推測。在西方國家,如果正電子掃描顯示癌症機率很高,就會直接做手術切除;在香港,因肺癆病在上世紀十分普遍,許多人肺內的結節,其實是肺癆疤痕或隱性肺癆復發,應先用氣管鏡檢查或幼針穿刺抽組織確定病因,才作治療決定。(待續)
作者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談談肺癌篩查情況,胸肺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