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嘆世界代價

Simon從銀行工作退休後,不時與太太相約友人北上消遣,生活愜意。他平日最愛吃肥牛火鍋和海鮮大餐,適逢大閘蟹季節,滋味蟹宴配幾杯啤酒,更是人生樂事。
然而,一次旅遊途中,Simon在半夜被右腳大拇趾的劇痛驚醒,關節紅腫灼熱,表皮繃緊得發亮,冷汗直冒的他連下床站立都一瘸一拐,需要太太攙扶;翌日急忙求醫,結果診斷他患上急性痛風症。
痛風症是常見的關節炎,40歲以上男士尤為高危。病因是由於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過高,形成結晶體沉積在關節,誘發關節發炎,繼而引起關節紅、腫、痛等病徵。
「但我發病前雙腳健步如飛呢!」Simon感到不解。醫生解釋,急性痛風發作前可毫無先兆,更可演變成慢性病反覆發作,嚴重的話甚至導致無法逆轉的關節變形、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此症成因與飲食息息相關。正常情況下,食物中的普林(又稱「嘌呤」)會在肝臟代謝分解後成尿酸,再經腎臟隨小便排出。當新陳代謝受飲食習慣(例如長期進食高普林的食物)、腎臟排泄功能等影響失調,尿酸會積聚繼而誘發高尿酸血症,容易出現痛風。回看Simon的飲食作風,愛吃紅肉、貝殼類海產配啤酒,全屬高普林食物,為這次痛風發作埋下伏線。
醫生先處方消炎止痛藥,緩解Simon的關節腫痛;若痛風症經常發作,關節有痛風石形成,或患有尿酸腎結石,便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以穩定血液中的尿酸濃度。
另再三叮囑他須嚴控飲食,避免攝取貝殼類海產、濃肉湯和酒精等易「發作」食物;肉類、家禽和魚類,或含普林的蔬菜(如椰菜花、菇類),亦要留意份量不宜太多;每天喝最少兩公升開水有助排出體內過量尿酸,並避開高糖飲料。只要飲食控制得宜,加上適當藥物治療,將可預防痛風症復發。
作者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信健康] 痛風須控制飲食與服藥,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