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嚴格 保障機師健康

的士司機王先生今年72歲,蹤橫香港大街小巷50年,終於在家人說服下從馬路上引退,正式迎來退休生活。勞碌大半生,首次登上飛機,出發異國享受人生。望着窗外雲朵飄飄,他開始回想過去:兩年前踏入70歲的他,必須通過身體檢查才能續領職業司機牌照。那麼在駕駛艙的機長又要通過什麼考核,才能保證他們的健康水平,讓機上乘客安全得以保障?
無論駕駛一至兩人的小型飛機,抑或運載貨物及乘客的大型客貨機,飛機師都必須通過嚴格審核和定期考核,才能獲取牌照。他們必須完成考試及累積足夠飛行時數,確保具備實戰經驗,與此同時,飛機師的身體及心理健康亦不容忽視。在航空領域中,有一群醫生默默耕耘,為航空業界的健康把關,雖然他們不會出現在電視劇中展現帥氣姿態,若沒有他們的專業判斷,便可能讓不符合健康標準的飛機師執勤,危及自己、航空同工和乘客生命安全。
航空醫學領域中,主要分為兩項專業:航空醫生(Designated Aviation Medical Examiner)以及航空眼科醫生(Designated Aviation Ophthalmologist),他們會為即將接受培訓的飛機師和現役飛機師,安排適當的檢驗項目,並進行詳細而全面的身體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和化驗報告,確定飛機師是否有足夠能力安全執行工作要求。要成為一位航空醫生並不容易,他們必須是已經註冊的醫生,並在澳洲或紐西蘭完成認可課程,即「學士後航空醫學文憑」或「航空醫學碩士課程」。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才能申請成為當地航空醫生。至於航空眼科醫生的資格則更為嚴格,不僅要持有航空醫生資格,還必須是眼科專科醫生,才能申請成為航空眼科醫生。筆者便是獲得澳洲學士後航空醫學文憑資格,並通過香港眼科專科學院考試成為眼科專科醫生,成為業界中少數的專科航空眼科醫生。
當飛機師來到診所,航空醫生會根據特定牌照的需要,首先為他們進行身體檢查,當中包括了解病史、測量體重和身高、用音叉測試基本聽力、用聽診器檢查心肺及消化系統,以及作視力和色盲測試。隨後,航空醫生會為飛機師安排化驗,包括心電圖、聽力檢查、血脂報告和空腹血糖。當報告齊備時,航空醫生會撰寫醫療報告,供各地民航處審批,以決定飛機師是否適合執勤。
發現潛在問題
航空眼科醫生的檢查則更為詳細,涵蓋基本視力,以及佩戴眼鏡或輔助工具後的遠、中、近距離最佳視力、眼鏡的屈光度數,眼球壓力、斜視、色覺、眼球活動、立體感和對比敏感度的檢查、瞳孔反應、眼睛的裂隙燈(Slit lamp)和放大瞳孔的視網膜,以及黃斑點和視神經檢查,整套程序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詳細的面診不單能仔細評估飛機師的眼睛功能,更可以發現潛在問題,令飛機師可及時正視和接受適合治療。如有需要,航空醫生和航空眼科醫生會要求飛機師暫時停止駕駛飛機,俗稱「栓在地面」(Grounded),直至手術康復或身體狀況達至要求為止。航空醫生和航空眼科醫生專業及公正的評估,為航空安全帶來最大的保障。
王先生的首次飛機旅程十分順利,和家人愉快地享受假期。不論是地面行駛的車輛,還是在天空翱翔的飛機,都有賴可靠的機構、有效的制度和專業的醫生,為駕駛員提供指引和支持,使每個人享受安全和便捷的旅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撰文:陳欣遇醫生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澳洲民航安全管理局指定航空醫生及航空眼科醫生
[信健康] 保障機師健康,眼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