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全球首項研究 電療新技術治前列腺癌晚期 三年存活率100%

2025-11-10

香港養和(HKSH)近日發表全球首個以磁力共振立體定位技術,針對寡轉移前列腺癌,進行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的臨床研究。此項研究對象均屬已轉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透過實時動態定位、精準影像導航技術,同時同步為多個腫瘤靶點,進行五次「大劑量、少次數」的放射治療。結果顯示,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三年存活率為100%,逾95%患者病情持續受控,且承受的治療副作用輕微。此項屬全球首個同類型臨床研究,期望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減少治療負擔及不便,並能有效提升生活質素。此研究報告已於2025年7月於學術期刊 Frontiers in Oncology上發表。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常見癌症的第三位,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確診時已屆中至晩期。前列腺癌晚期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少於一半1。晩期前列腺癌可分為「寡轉移」和廣泛轉移: 「寡轉移」前列腺癌指轉移的擴散範圍有限,且轉移的器官數量不多。因此,即使前列腺癌已屆晚期,如能準確評估癌症擴散程度,能進一步增加病情受控的機會。前列腺癌的第一線治療主要採用全身性荷爾蒙治療,惟單靠藥物治療終難逃抗藥性,癌細胞會再次活躍繼而復發,進一步擴散至主要器官。現時可以採取更積極的治療策略,結合立體定位及同步全消融放射治療技術(Stereotactic Total Ablative Radiotherapy, STAR) ,在單次治療中,同時以多靶點的方式對準多個病灶照射,令治療次數得以減少,治療更具效益。

養和是次研究於2020 年至2023 年期間進行,對象包括 43 名晩期前列腺癌患者,年齡介乎46 至93歲,均屬已轉移但未致大範圍擴散的「寡轉移」情況,轉移病灶在五個或以下,且轉移的器官只影響部分淋巴和盆骨位置等。領導是次研究的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醫生解釋:「以磁力共振實時影像導航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的最大優勢,是能夠清晰地將靶區收窄至極精準的腫瘤範圍,將較高的放射線劑量,重點照射於腫瘤之上,周邊健康細胞所受的傷害較少,副作用較輕微。」

養和採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MR-Linac)實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軟組織對比度比一般造影技術更高。與傳統的放射治療相比,最新治療技術以逐次逐點、多次數、低劑量的治療模式進行,以免傷及附近健康組織,如腸道、膀胱等,次數可多達十至超過三十次,而且有可能因要避免對附近重要組織或器官造成嚴重傷害而無法治療部分腫瘤。

1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