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患者上升 非煙民亦可能患上 營養師教3種防肺腺癌飲食

近年本港肺腺癌個案呈上升趨勢,且不僅見於長期吸煙者,愈來愈多從未吸煙或生活作息健康的人士亦被確診。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一般呼吸道不適而延誤診治。本文整理成因與風險因素、預防要點及早期識別關鍵,並引用台灣營養師高圓圓的專業建議,提醒市民可透過攝取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減少加工與油炸食品,以及改善居家空氣質素,來增強肺部防護力。
認識肺腺癌
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屬於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起源於肺泡或支氣管邊緣的腺體細胞。由於生長位置較周邊,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普通感冒、支氣管炎或哮喘發作。根據臨床觀察,約有七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因此提高警覺和早期檢查極為重要。
肺腺癌成因與風險因素
一般人容易以為只有吸煙才會患肺癌,但事實上,肺腺癌的誘發原因更廣泛。
常見風險因素包括:
- 吸煙或長期吸入二手煙。
- 空氣污染、廚房油煙、氡氣或工業化學物質暴露。
- 家族病史或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纖維化、慢阻肺)。
- 長期缺乏運動、飲食不均、免疫力下降。
在香港,女性及非吸煙男性患者比例近年上升,與環境污染、飲食習慣及生活壓力等綜合因素有關。
肺腺癌症狀(警示信號)
- 持續性咳嗽:尤其是咳嗽超過兩週、無明顯改善,或從乾咳變成有痰、咳血。
- 痰中帶血或咳血:即使量少亦應提高警覺。
- 呼吸急促或氣喘:特別是活動時比平時更喘,或有喘鳴聲(如呼吸「吹口哨」聲)。
- 胸痛、肩痛、背痛:尤其是深呼吸、咳嗽或活動時感到胸、肩、背部不適。
- 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腫瘤或病變可能影響聲帶或食道。
- 體重無原因下降、食慾不振、疲倦感增強:屬較後期或病情加重時常見。
這些症狀在早期可能非常輕微,容易被誤當為感冒、支氣管炎或普通胸悶。若上述其中一項持續出現,建議儘早求醫檢查。
三種有助防肺腺癌的食物
根據台灣營養師高圓圓的建議,均衡飲食能有效強化免疫力與減少致癌風險,特別建議多攝取以下三類食物:
1)深海魚類/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
例如鮭魚、鯖魚、亞麻籽、胡桃等。Omega-3 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減低肺細胞慢性氧化壓力。建議每週食用兩至三次富含 Omega-3 的魚或堅果,並採用清蒸、煮、焗等健康烹調方式。
2)富含膳食纖維與抗氧化蔬果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花椰菜、高麗菜)、深綠葉菜、胡蘿蔔、番茄、柑橘類水果。這些食材含有 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維他命 C、E 及多酚類成分,能減低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建議每日多樣化攝取新鮮蔬果,避免加工或煎炸版本。
3)大豆/豆製品與含硒食物
大豆異黃酮與硒是具防癌潛力的營養素。豆腐、毛豆、雞蛋、海鮮、蘑菇、芝麻等皆屬良好選擇。建議將豆製品作為肉類替代蛋白來源,搭配整體均衡飲食,並減少紅肉攝取。
小心三大肺腺癌致癌食物與習慣
1)煙燻、烤焙、燒烤食物
如烤肉、煙燻香腸、燒烤串等,這些食物在高溫烹調過程中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 (PAHs) 或亞硝胺等致癌物。
2)加工肉類與高脂肪飲食
香腸、煙肉、罐頭肉、油炸食品等含有防腐劑及高脂肪,長期攝取可能促進細胞發炎與氧化損傷。
3)高糖與精製碳水化合物
如白麵包、甜食、含糖飲料等,容易造成高血糖與胰島素過度分泌,為癌細胞生長提供能量環境。
預防肺腺癌與早期檢查
除了飲食,預防肺腺癌亦需配合健康生活方式:
- 戒煙及遠離二手煙
- 改善居家通風、減少廚房油煙與空氣污染
- 保持規律運動及正常體重
- 若屬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長期吸煙、接觸污染環境),可考慮與醫生商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