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症系列#1】孩子提早發育是正常的嗎?認識早熟症的成因和影響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世界各地的早熟症個案有上升趨勢,究竟什麼是早熟症?一連3集我們將請來3位兒科專科醫生為我們詳細解構早熟症,今集我們請來香港兒童內分泌科學會副主席傅振祥醫生,率先為大家講解什麼是早熟症,以及其成因和影響。
早熟症是什麼
一般來說,女童在8歲前出現第一個第二性徵如乳房發育,或者第一次來月經的年齡推前至10歲前,而男童在9歲前出現第一個第二性徵如陰莖、睾丸變大,長出鬍鬚等,就稱之為早熟症。但是,傅振祥醫生指,早熟症的年齡定義已經開始隨著時間發生小改變,尤其是我們現在發現,有越來越多女童會在7-8歲開始有乳房發育,或初經在9-10歲來臨。
早熟症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首先是外觀上,患有早熟症的兒童,他們的身高發育會較一般兒童早,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身高發育是有限期的,兒童若過早長高,最後的身高可能比父母遺傳下來的身高矮。
其次是心理上,由於患上早熟症的女童,其胸部會提前發育,令她們在穿衣上會感到尷尬,經常需要「遮遮掩掩」。而女童若提早來月經,她們在措不及防的情況下,有機會弄髒裙子或褲子,被其他同學嘲笑,影響她們的心智發展。傅醫生更分享一個非常極端的病例,有男童在3、4歲的時候已經對性有很強烈的慾望,經常騷擾女同學甚至老師,初時大家都以為他是品行有問題,最後才發現他原來是患上早熟症,以致出現這種病態行為。
早熟症的成因
約九成中央早熟症的女童是找不到病因的,但中央早熟症男童因為腦部出現腫瘤或病變的情況較女童明顯地多。傅醫生補充,飲食例如雞翼、豬扒等食物並不是造成兒童早熟症的主要原因,只要是來源安全的便可以放心食用。豆類雖然也含有雌激素,但適量食用也不會導致早熟症,除非每日大量攝取並維持一段長時間,例如連續一至兩個月每天喝一公升豆漿,才有可能對兒童健康構成影響。
女童比男童更易早熟症?
近幾十年的數據顯示,女童患上中央早熟症的比例的確比男童多,這或跟男童的青春期較女童遲有關,也跟男童的第二性徵表現較難被發現有關。若男童患上早熟症,他們的睾丸會變大,但睾丸變大一般來說不會輕易被看見。相反,女童的胸部發育就比較明顯,亦容易被察覺。
傅醫生表示,其實早在新冠疫情前,早熟症在國外已不算罕見的兒童疾病,不過由於疫情期間需要隔離的緣故,家長和小朋友朝夕相對,更容易發現小朋友患有早熟症。
如何判別兒童有早熟症
一般來說,家長可透過每年的學童保健檢查,來初步了解自己的小朋友是否有機會患上早熟症。若發現女童的乳房在8歲前已經開始發育,或者初經的年齡提早至10歲前,而男童的睾丸在9歲前脹大的話,家長就需要特別關注並及早請教醫生。傅醫生提醒,如家長發現女孩子的乳房在8歲前脹大的話,這可能不僅僅是肥胖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早熟症的徵兆,家長需盡早帶小朋友去做進一步檢查。
在醫學角度上,醫生會利用抽血來檢測兒童體內的性荷爾蒙水平,以及通過骨齡檢查來判斷兒童是否患有早熟症。
早熟症是否需要治療
早熟症的治療方案因應兒童的年齡、生長速度等情況而定,不是每個早熟症個案都需要治療,詳情需咨詢醫生意見。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講解關於早熟症的檢測方法,以及詳細解答家長對檢驗方法的疑慮,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