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膽石】為什麼會生膽石?即睇膽結石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以為腹痛只是普通身體不適?如果伴隨著發燒、發冷、嘔吐等症狀,則有機會是生膽石 (gallstone)的徵兆,不當處理更有可能引發敗血症?信諾Smart Health馬上為你整合了膽結石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膽結石是什麼?
膽結石多數會在膽囊內形成,屬於其中一種消化道疾病。如果膽汁中的膽鹽、膽色素及膽固醇的比例失衡,便有機會出現結晶現象,從而令到膽汁流經的位置產生膽結石;而膽結石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1. 膽固醇結石
最常見的膽結石佔所有病例的約80%;通常為呈黃綠色,主要因膽固醇過多而導致。
2. 膽色素結石
通常由膽色素組成,較為細小並呈暗棕色或黑色。
膽結石的成因
根據統計,成人的發病率約為10%,即10個成年人便有1個患有膽結石,當中更以40至50歲人士最為常見。然而,現時醫學界對於膽結石的成因仍然存疑,惟以下因素有機會增加患上膽結石的風險:
• 肥胖或長期高脂飲食
• 食無定時
• 性別(女性比男性更易有膽結石的風險)
• 年齡
• 家族病史
• 曾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溶血性貧血、肝病等)
膽結石的症狀
一般來說,膽結石大多數亦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長期出現以下情況,便應多加留意:
• 右上腹或胸骨下方突然出現疼痛
• 右肩疼痛
• 噁心或嘔吐
• 皮膚或眼睛出現黃疸
• 發燒或發冷
• 尿液及糞便呈茶色及淺色
如何診斷膽結石?
如果持續出現上述症狀,或者懷疑自己患有膽結石,可以透過以下四種測試來進行診斷:
1. 超聲波
2. 碘造影
3. 經內窺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檢查 (ERCP)
4. 血液及尿液測試
如何治療膽結石?
想徹底根治膽石,便需要切除膽囊;現時的膽囊切除術多數以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進行,然而,如果膽囊發炎情況過於嚴重,又或者因其他原因而導致無法進行微創手術,便會改用傳統的剖腹手術來切除膽囊;以下為你介紹三種治療膽結石的方法。
1. 膽石溶解藥物
部分膽結石體積較小的病人,可以嘗試使用膽石溶解藥物(Ursodeoxycholic acid)來溶解膽石,惟效果必須取決於膽石的成分及大小。此外,如果膽囊無法吸收藥物,又或者膽道無法排出膽石的話,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治療效果相對有限。
2. 剖腹手術
如果無法進行微創手術,便需要於患者腹部切開一個約10厘米的切口,在切開膽管取結石後放入引流管將膽汁引出體外,再把膽囊切除;術後患者亦需留院一星期待切口癒合。
3. 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微創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現時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醫生會於患者腹部作出4個細小切口,並透過切口把手術儀器及微型錄影機放入患者腹腔,然後再移除膽管內的膽結石;該手術所引起的痛楚和併發症會較傳統剖腹手術輕微。
膽結石患者的飲食
消化道與腎臟疾病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建議膽結石患者應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助維持正常體重,當中所建議的飲食原則包括:
• 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堅果、橄欖油、 牛油果)
• 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豆類、糙米、燕麥)
• 避免甜點、炸物中不健康的油汁
• 避免超低熱量飲食
每10個成年人中,便可能有1人患有膽結石。定期進行檢測,能及早發現各種潛在健康問題。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優越),全數賠償住院、手術、診斷成像檢測等多項醫療服務,每年保障限額更高達港幣$3,000萬元。即日起至12月31日,成功投保尊享6個月保費回贈優惠及一家四口高達港幣$2,000超市禮券*!
想知更多降低膽結石的發生的方法,同定期接收醫、食、住、行等嘅健康同生活資訊,就即刻Click入黎信諾Smart Health文章睇吓啦!
*受保單條款及細則約束。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