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專輯】 以輕鬆手法推動大眾關注前列腺健康 及早確診前列腺癌增加根治機會

2024-07-10

醫管局早前發布《2021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2021年共有約3,000人患上前列腺癌,佔男性常見癌症第三位。當中令人擔憂的,是約有三成個案在第四期確診,錯過了治療良機,事關前列腺癌如能及早發現,根治率高達九成。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會長陳開澤醫生指出,為了令大眾不要忽視前列腺癌的警號,學會近年借助社交媒體推廣教育資訊,讓市民能加深對各種泌尿科疾病的認知,其中前列腺健康是重點之一。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會長陳開澤醫生向讀者介紹學會的各項工作。

成立於2006年的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陳醫生表示最初是由於為推動腔內微創手術而成立的,「泌尿外科一直也有很多腔內微創的手術,包括膀胱鏡、腎鏡、輸尿管鏡等內窺鏡手術,於2006年,本港醫院引入第一套機械臂,隨後更陸續普及至各間公立醫院,使機械臂輔助微創手術更得以普及。榮譽會長李樹強醫生就在當時成立學會,匯聚一眾泌尿外科的同儕,交流知識及推動腔內微創手術,以取代傳統開放式手術。學會其後聯同中國、日本、台灣、南韓、菲律賓等地的學會合組東亞微創泌尿外科學會(EASE),每年更會舉辦年會來促進不同地方的醫護人員互相交流,2025年香港將會是年會舉辦場地,相信屆時會有相當精彩的活動。」

除了學術上的推動,學會更會面向公眾,舉辦不同大小講座,將泌尿科資訊分享出去。「疫情前學會每年會定時舉辦公眾講座,涉獵的題材甚多,涵蓋前列腺增生、尿路結石、腎癌及膀胱癌等不同範疇,在不同社區會堂等地方舉行,每次反應都很熱烈。疫情爆發後,我們就轉到Facebook上進行線上直播,多了一個有效渠道與市民接觸;事實上以往實體活動受場地大小限制,能夠參與人數有一定限制,而且也只有住得較近場地的街坊才會參與。轉到網上後,發現能夠觸及的觀眾更多,所以去年學會決定設立YouTube頻道,除了轉載線上所有講座以外,還加插『泌尿小劇場』環節,醫生會員粉墨登場,以風趣幽默手法,借助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場面,輕鬆帶出醫學資訊,部分短片瀏覽人數超過20萬,效果頗為理想。」

篩查前列腺癌方法仍具爭議性

費盡心思做這麼多的事情,陳醫生說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大眾關注前列腺健康,「特別是前列腺癌,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到出現一些較嚴重的症狀,例如骨痛、胃口變差、體重下降等,可能已是較為晚期的前列腺癌症狀,這時才進行診治已是太遲。所以學會透過不同方法,只是希望能增加市民對此疾病的認識,早點請教醫生的專業意見,不要太遲才作出診斷,從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可惜的是,針對前列腺癌目前並未有公認最好的篩查方法,「衛生防護中心於2016年發表過聲明,不支持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抽血測試作為無病徵同高風險的男士做前列腺癌篩查,在這方面的討論也極富爭議性,暫時仍未有定論。」

陳醫生補充,「PSA測試作為非入侵性檢查,而近年香港亦推出另外一種抽血檢查,就是前列腺健康指數(Prostate Health Index,簡稱PHI),針對PSA數值介乎2至10的病人,從phi 結果,會估算病人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再決定是否需要抽針檢驗,檢測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較PSA高。而近年亦有用磁力共振 (MRI)掃描前列腺,可以用超聲波/磁力共振融合抽組織方法,增加診斷前列腺癌的準確度,亦減少不必要的入侵性檢查。治療方面,低風險前列腺癌其中可選擇積極監控(active surveillance),除了電療或整前列腺切除手術外,提供一個方案給病人選擇。由於檢測的準確度和磁力共振的技術提高,泌尿科醫生可了解前列腺癌於器官的位置,因此近年定位治療(focal therapy)的技術亦趨成熟,可以用熱力/凍融方法去治療癌症,減低併發症。」

由於前列腺癌的檢測和治療方法發展迅速,為了讓大家更了解各種資訊,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將安排不同會本會理事成員/專科醫生,一連五集接受《信報》訪問,介紹由早期到晚期前列腺癌的各種治療選項,今集講解了檢查前列腺癌的方案後,下期將跟大家闡述早期前列腺癌的診斷及治療方案,敬請拭目以待。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hkse2006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YouTube: https://youtube.com/@hkse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