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專輯】 先進技術助準確偵測前列腺癌

2024-07-17

上文提及檢查前列腺癌的不同方案,今集將集中討論確診前列腺癌的技術。泌尿外科專科潘奕均醫生指出,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本港癌症數據,前列腺癌發病率繼續於男士癌症中排行第三,2021年錄得3,038宗新症,死亡率則於男士癌症中排第四,個案數字更有連年上升之勢。他續指出,近年科技進步令各項前列腺癌檢查的準確度大幅提升,前列腺癌如能及早發現,根治率高達九成,建議男士定期進行檢查,於早期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擴散。

泌尿外科專科潘奕均醫生向讀者解說檢驗前列腺癌的最新科技。

泌尿外科專科潘奕均醫生向讀者解說檢驗前列腺癌的最新科技。

前列腺癌常見於年紀較大的男性,一般來說,六十歲以上患病率會較高。潘醫生表示,目前仍未有實質數據列明前列腺癌的成因,但整體來說有幾個風險因素,「首先年紀愈大發病率就愈高,另外缺乏運動及多肉多脂肪的不健康飲食,均會增加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近年研究指出BRCA基因突變也可增加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因此直系親屬中如父親及兄弟曾患前列腺癌的,要多加留意,及早進行檢查。」雖然前列腺癌多在年紀大時發病,潘醫生指出近年卻有年輕化趨勢,「有專家嘗試找出當中原因,可惜到目前仍未有定論,不過外國有數據顯示,居住於美國的黑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較身在非洲的黑人為高,因而歸納出西方飲食文化可能是導致前列腺癌漸趨年輕化的原因之一。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及高鹽食物,從來都是防癌的有效方法。」

磁力共振提升抽針準繩度

前列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出現,當中包括一些下尿道症狀如尿急、尿頻、小便不暢順、排便不清等,但因為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狀類似,令不少男士因而延誤了求醫。潘醫生說,「當出現骨痛及小便帶血等嚴重症狀時,有機會前列腺癌已屆晚期,限制了治療的選項,愈早發現前列腺癌,成功治療和有效地控制病情的機會就愈大。」要及早發現前列腺癌,一般會進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測試,只需簡單驗血就能檢測出PSA指數,潘醫生表示不論是否出現下尿道症狀,也建議五十歲以上病人每隔一至兩年進行一次檢測,「如果指數超過4,就有需要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醫生會先由問症開始,然後為病人進行肛門指探,憑手指觸摸前列腺外圍是否有硬塊或腫大,指探與驗血同樣重要,因為部分前列腺癌有機會產生硬塊後,PSA值仍然偏低,故此並不可單靠驗血來確認是否患上前列腺癌。」

一旦確認病人有較大患癌機會,就需要抽取前列腺組織進行化驗。傳統做法是在十二至十六個的指定前列腺位置,有系統地抽取前列腺組織檢查,潘醫生坦言此方法有機會出現誤差,「如果患者腫瘤位於前列腺中較偏遠及不常見的位置,傳統抽針方法就未必能檢驗到。近年隨着科技進步,對於PSA值異常的男士,可以安排磁力共振掃描來評估前列腺內有沒有任何腫瘤或陰影,在傳統系統抽針方案之上,針對影像中有陰影及懷疑的地方再抽組織檢查,增加整個過程的準確度。最重要是配合X光科醫生,根據掃描影像將病人分成五級,如果屬一至二級的,成為惡性腫瘤的機會較微,由於此方法準確度高達八至九成,變相令部分病人免卻即時抽針檢查的必要,而轉以密切監察的形式跟進病人情況。」

經會陰抽針免卻感染機會

除了加入磁力共振來分析及鎖定癌細胞潛在位置,令準繩度增加以外,潘醫生補充抽針方式也較以往進步。「以往進行抽取組織檢查時,會從肛門位置刺穿直腸,但由於會經過直腸的黏膜層,感染及發炎機會較高;為減低引發併發症的機會,近年已改從會陰兩邊刺穿皮膚,將發炎副作用減至最低,即使抽針數目高達二、三十針,也沒有令術後感染機會增加,即使因應磁力共振影像而要增加抽針數目,病人也毋須擔心會因而帶來風險。」

不單於確診前列腺癌方面,有各樣新科技協助,潘醫生指出即使在判定前列腺癌期數方面,近年也有新科技配合。「對於確診患上前列腺癌的病人,需要進一步檢查有沒有轉移或擴散的情況,以便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PSMA正電子掃描能準確地評估前列腺癌的分期,原理是前列腺癌細胞會釋放一定數量的PSMA份子,輔以正電子掃描追蹤PSMA時,就能有效追蹤癌細胞。相比起以往單靠電腦掃描來確定期數,PSMA正電子掃描更能有效揪出早期骨骼或淋巴擴散的患者,助醫生製訂有效治療方案,對提升患者存活率可說是事半功倍。」

篇幅所限,下集將集中介紹早期前列腺癌的根治方法,敬請密切留意。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Facebook: https://m.facebook.com/hkse2006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YouTube: https://youtube.com/@hkse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