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腦退化月的啟示

陳仲謀醫生 | 2021-09-07
美國前總統列根(左)和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右)都先後患上腦退化症。(網上圖片)

現今世界足球壇上的「絕代雙驕」,美斯和C朗今季分別轉會他投,他們的球技各有千秋,互有優劣,受到不同球迷的擁護,就像酷愛唐詩的人,有些喜歡杜甫,有些鍾情李白。不過,相信絕大部分球迷都認同C朗的「頂上功夫」(頭球)勝於美斯。

頭球是現代足球比賽不可缺少的一環,公認為「球王」的比利,在這方面的卓絕技巧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因患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是腦退化症之中最常見的類型)去世的西德名將梅拿(Gerd Muller)亦以頭球犀利見稱。令人擔心的是,有研究指出職業足球員患上「腦退化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並與他們在訓練和比賽時經常用力頂球有必然關係。原來,AD是腦退化最普遍的病因。

隨着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AD或會變成本世紀其中最嚴重的健康憂患。世界衞生組織定出每年9月是「世界腦退化月」,其他疾病,例如世界精神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是10月10日,只作為「日」,不是厚此薄彼,而是有特定的意義,盡顯AD威脅是人類福祉的重中之重。

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患上AD的人數約5000萬,估計2030年會躍升至8000萬,到2050年將會比目前增加3倍,高達1.5億萬人。受AD長期折磨而死的不分貧富賢愚,上世紀政壇最佳拍檔美國總統列根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都先後忍受煎熬,不治離世;港人熟悉的諾貝爾物理學得獎者、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教授,亦因罹患此症,不幸辭世。

AD是腦部慢性退化,早期的病徵並不明顯,時光荏苒,歲月不但偷走人的青春,還催逼身體的重要器官消磨,這當然包括大腦。長壽是福,這是自古以來各民族的共識。中國傳統時常祝賀老人家「長命百歲」和「萬壽無疆」,長壽是否一種福氣?要視乎身心的健康狀況如何!「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古人對AD的了解和記述不多。現代醫藥進步,食物豐富,加上生活環境的大幅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比前長得多,百歲人瑞比比皆是。可惜,AD和人口老齡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前英揆籲制定策略

以前的人70歲去世,被稱為「笑喪」,但現在香港的男性平均歲數超過82歲,女性更長達88歲。長壽是直接反映一個地方的居民快樂幸福?當然不是!香港雖然這幾年人均壽命位居全球榜首,但「全球快樂指數」卻只在中游位置。長壽一方面值得慶幸,但另一方面對個人、社會及國家造成莫大困難,因為要照顧大量老年多病的人需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香港這個蕞爾小島住了700多萬人,老齡人口比例逐漸增多,雖然堪稱富裕,但在老人服務方面則未如理想,特別是在照料AD長者方面,經常為人詬病。「久病床前無孝子」,服侍失去記憶、完全依仗別人看顧的耆英,有關人員的確要有耐性和充滿愛心。要好好處理人口老化和經濟負擔的矛盾,是全球面對的共同問題,就算是財富最豐厚的國家,當政者都是憂心忡忡,恐怕難以維持理想的服務。難怪由日本古代傳說改編的電影《楢山節考》(因貧窮而拋棄老人於山上,任其自生自滅),引起廣泛的討論,深化生、老、病、死的認識,衝擊「人道精神」的極限,被譽為不朽的巨片。

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為「萬物之靈」的原因是:我們不會放棄照顧殘疾的親生骨肉,更不會忍心離開油盡燈枯的父母。總的來說,改善護老方法,不單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的急務,將來必然惠及自己。因「脫歐」公投失敗而辭職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Cameron),早在2013年3月他在位時便提出「挑戰老年失智症宣言」(Dementia Challenge),希望聯合全世界最發達國家共同制定三大實際策略:一是改善AD患者的健康照顧模式,二是創建更友善的社區環境,三是加大投資於研發醫治AD的藥物。同年12月,八大工業國(G8)在倫敦召開峰會,他再次促請與會領袖加速各國的研發工作,目標是在2025年前找到有效的藥物去針對AD。雖然卡梅倫早已不在其位,但他仍然矢志不渝,接任了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機構(Alzheimer's Research, UK)的主席一職。

根據資料,全球藥廠的努力仍然得不到回報,相信在可見的將來,成功研發真正有效藥物的機會不大。現在所謂醫治AD的新一代藥物,其實藥效和舊藥相差不遠,但價錢之高不合乎比例。香港和很多地方都面對進退兩難的困局,有何應對的方法?當然我們絕不能認同「老而不死是為賊」(本文只是斷章取義,《論語.憲問》),而「安樂死」這個問題更複雜,表面上也是悲觀和被動的思維。筆者認為本港有關的各個持份者,應該抱持樂觀的態度,更要積極進取。雖然患上AD的人愈來愈多,他們需要被照顧的時間和所費的金錢也是愈來愈多,但社會決不能放棄「護養長者」的責任。AD縱然暫時無藥可醫,但我們應該盡力使病人有較佳的生活質素,過一個有尊嚴的晚年,並要就個別需要,支援「照顧者」的情緒及財務負擔。

營造健康社會格局

醫學界除了要繼續努力尋求突破,發明新藥外,還要研究創造新模式去護養「腦退化症」的病人,使「被照顧者」和「照顧者」的生活獲得改善。另一方面,當局必須從教育和宣傳入手,營造一個使市民身心健康的社會格局,遏止抑鬱和焦慮症的蔓延。有外國權威機構發現一些長期患有精神病的人,其大腦某些重要部分,例如海馬體會有顯著的縮小,這是導致「腦退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預防此症,人們要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頭部受傷和吸煙;多動腦筋、勤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社交活動和維持健康體重,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今天正值「白露」,是夏秋兩季的轉接,希望大家保重身體,一起迎接中秋節,闔家團圓。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九月是腦退化月,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