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狀有哪些?嚴重恐失聰!中耳炎症狀、種類、原因、併發症、預防方法詳解

2025-09-02

感冒痊癒後,小朋友突然因耳朵劇痛而大哭,又或者成人忽然覺得聽力彷彿隔了一層膜,都可能是中耳炎症狀。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患上中耳炎,可謂不容忽視,嚴重更可引致失聰!中耳炎是什麼?如何分類中耳炎?為什麼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患上中耳炎?下文將詳解中耳炎症狀、原因、種類、併發症,並分享預防方法,助你全面了解這個常見的耳科病。

中耳炎是什麼?中耳炎類型和原因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中耳炎常見症狀:幼兒VS成人
中耳炎併發症中耳炎診斷方法中耳炎預防方法中耳炎症狀常見問題(FAQ)

中耳炎是什麼?

要了解中耳炎,首先要認識耳朵的結構。耳朵主要分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中耳是位於耳膜後方的一個細小、充滿空氣的腔室,內有三塊聽小骨,負責將聲音震動從外耳傳遞至內耳。中耳腔通過耳咽管與鼻咽相連,耳咽管的主要功能是平衡中耳內的壓力,並將中耳的正常分泌物排走。

當中耳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而發炎,便會引致中耳炎,中耳腔內會積聚膿液或液體,增加中耳內的壓力,導致耳痛、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由於耳咽管直接連通鼻咽,所以傷風感冒、鼻敏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引發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

中耳炎類型和原因

中耳炎並非單一疾病,根據病程、症狀和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中耳炎類型和原因丨1. 急性中耳炎

由傷風感冒時的細菌或病毒,經耳咽管蔓延至中耳所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最為常見。此外,環境因素如吸入二手煙和空氣污染,也會增加患上急性中耳炎的風險。典型症狀是突發性的劇烈耳痛,幼兒可能因此而煩躁哭鬧、拉扯耳朵,並常常伴隨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急性中耳炎在6個月至7歲的嬰幼兒及兒童中較常見。

中耳炎類型和原因丨2.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多數是由於急性中耳炎未能徹底痊癒,或耳膜已出現永久性的穿孔所致。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朵會反覆或持續地流出帶有異味的膿液,但由於膿液能經由穿孔排出,中耳壓力不大,因此通常不會感到疼痛。慢性中耳炎可導致嚴重且通常是永久性的傳導性聽力受損,傳導性聽力受損是指聲音在外耳或中耳傳送至內耳的過程受到阻礙,導致聽力受損。任何年齡層的人都可能患上慢性中耳炎,但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的人士較普遍。

中耳炎類型和原因丨3. 積液性中耳炎

積液性中耳炎通常發生在急性中耳炎痊癒後,或因耳咽管功能有問題所致。當中耳嚴重發炎時,分泌物可能會在中耳內積聚,阻塞負責調節氣壓的耳咽管。積液性中耳炎症狀包括耳朵有悶塞、脹滿的感覺,但沒有明顯痛楚,聽力明顯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傳導性失聰。積液性中耳炎在2至6歲的兒童中最為常見,尤其是有鼻敏感、腺樣體肥大或曾患急性中耳炎的兒童。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

兒童患感冒後特別容易併發中耳炎,主要和他們的生理結構特點有關,而環境因素和餵哺姿勢也會增加兒童患上中耳炎的風險。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1. 耳咽管結構未成熟

與成人相比,兒童的耳咽管較短、較平、較闊,令鼻咽部位的細菌和病毒更容易逆行進入中耳腔,引發感染。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2. 免疫系統未成熟

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抵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較弱,更易感染感冒、喉嚨痛等疾病,增加誘發中耳炎的機會。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3. 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是位於鼻咽部的淋巴組織,在兒童時期較為發達。若腺樣體因反覆感染而變得肥大,便可能阻塞耳咽管的開口,影響中耳的通氣和引流,造成液體積聚,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4. 二手煙

香煙的煙霧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削弱其防禦功能,並影響耳咽管的正常運作。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5. 使用安撫奶嘴

有研究指長期使用安撫奶嘴可能會改變口腔壓力,影響耳咽管功能。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6. 餵哺姿勢不當

若餵哺姿勢不當,例如躺着喝奶(特別是使用奶瓶)可能令奶液流入鼻咽,增加感染中耳炎風險。

為何兒童較易患中耳炎丨7. 群體生活

在幼稚園、托兒所等環境中,兒童間交叉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機會較高,間接增加患中耳炎風險。

中耳炎常見症狀:幼兒VS成人

中耳炎症狀因年齡而不同,由於幼兒未必能準確表達耳朵疼痛,家長需要留意以下幼兒中耳炎常見症狀,而成人或能清晰表達感受的兒童,中耳炎症狀則較為直接。

中耳炎常見症狀丨1. 幼兒

- 經常拉扯或觸摸耳朵:這是最典型的症狀之一
- 不明原因的哭鬧及煩躁:尤其在躺下時加劇,因為姿勢會增加中耳壓力
- 發燒:體溫可達攝氏38度或以上
- 食慾不振:吸吮和吞嚥動作會牽動耳部,加劇疼痛
- 睡眠困難:躺臥時耳朵疼痛加劇,難以安睡
- 聽力反應遲鈍:例如對叫喚或細微聲音沒有反應
- 耳朵流出分泌物:可能是黃色、白色膿液或帶血的液體
- 平衡力變差:可能會無故跌倒

中耳炎常見症狀丨2. 兒童及成人

- 耳朵疼痛:可以是持續的鈍痛或突發的劇痛
- 聽力下降:感覺聲音變得遙遠、模糊不清
- 耳朵有脹滿或堵塞感
- 耳鳴:聽到「嗡嗡」或「嘶嘶」
- 耳朵流出分泌物:可能是黃色、白色膿液或帶血的液體
- 眩暈或頭暈
- 噁心或嘔吐(較少見)

中耳炎併發症

大部分急性中耳炎個案只要及時求醫都能完全康復,但若延誤醫治,可能引發一系列併發症,甚至令聽力永久受損。

中耳炎併發症丨1. 聽力永久受損

中耳反覆感染、持續積液、耳膜穿孔、耳膜或聽小骨結構受損,都可能導致長期或永久性的聽力下降。

中耳炎併發症丨2. 耳膜穿孔

中耳急性感染時的膿液壓力可導致耳膜破裂,雖然大部分細小耳膜穿孔能自行癒合,但較大或持續性的穿孔則需要手術修補。

中耳炎併發症丨3. 慢性中耳炎

若急性中耳炎未完全治癒或穿孔長期未癒,可能演變為持續慢性流膿、不疼痛但難以根治的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併發症丨4. 膽脂瘤

膽脂瘤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皮膚細胞囊腫病變,由於中耳持續感染或耳膜穿孔而形成,並逐漸破壞周圍的骨質結構,可引致嚴重聽力損害、眩暈甚至面癱。

中耳炎併發症丨5. 感染擴散

在極罕見的情況下,中耳的嚴重感染情況可能會擴散至鄰近組織,引發乳突炎、腦膜炎或腦膿腫等致命的併發症。

中耳炎診斷方法

若懷疑病人患上中耳炎,醫生會採取以下方法診斷:

中耳炎診斷方法丨1. 耳鏡檢查

醫生一般會使用基本耳鏡仔細檢查耳朵內部,觀察耳膜的狀況,例如是否有發紅、腫脹、穿孔或積液。醫生也可能透過氣動耳鏡,向耳朵吹入一小股空氣觀察鼓膜是否能正常移動,若中耳有積液,鼓膜活動會明顯受阻。

中耳炎診斷方法丨2. 分泌物化驗

若耳部有分泌物流出,醫生會抽取樣本進行化驗分析,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類型。

中耳炎診斷方法丨3. 聽力測試

若估計患者聽力受到影響,會進行聽力檢測或聲反射測試。

中耳炎診斷方法丨4. 影像學檢查

特殊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頭部X光或電腦掃描,以檢查感染是否已擴散到周圍組織或其他部位。

中耳炎預防方法

預防中耳炎的關鍵在於減低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並保持耳咽管暢通。以下是6個中耳炎預防方法: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1. 接種疫苗

肺炎鏈球菌和流行性感冒是導致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細菌和病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患上中耳炎的風險。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2. 避免接觸二手煙

二手煙會增加患上中耳炎風險,以及令病程延長,應為家人建立無煙的家居環境。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3. 母乳餵哺

母乳中的抗體能增強嬰兒的免疫力,建議盡可能在嬰兒出生後首6個月餵哺母乳。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4.注意餵哺姿勢

餵哺嬰兒時應使其頭部高於身體,盡量採取直立或半直立的姿勢,避免躺着喝奶,以防讓奶液逆入耳咽管。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5. 保持家居清潔

保持家居清潔,減少塵蟎、霉菌等致敏原,可降低鼻敏感、鼻塞和耳咽管阻塞的機會,間接預防中耳炎。

中耳炎預防方法丨6. 教導正確擤鼻涕方法

教導孩子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應按着一邊鼻孔,輕輕地擤出另一邊的鼻涕,然後交替。切忌過於用力或同時緊捏兩邊鼻孔,以免將鼻涕和病菌倒推至中耳。

中耳炎症狀常見問題(FAQ)

1. 怎麼知道自己中耳炎?

成人和幼兒的中耳炎症狀有所不同:

- 成人及兒童的中耳炎症狀包括耳朵疼痛、聽力下降(感覺聲音模糊)、耳朵有脹滿或堵塞感、耳鳴、耳朵流出分泌物,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眩暈
- 幼兒的中耳炎症狀則依賴家長觀察幼兒的行為,例如無故哭鬧煩躁(尤其躺下時)、經常用手拉扯或觸摸耳朵、發燒、食慾不振、難以入睡,以及耳朵流出黃色或帶血的液體

2. 中耳炎不吃藥會好嗎?

中耳炎是否能不吃藥自行痊癒,要看中耳炎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輕度急性中耳炎小部分患者有機會自行痊癒,特別是在症狀輕微且身體免疫力較好的情況下,休息和避免刺激物可能有助症狀緩解。不過,多數中耳炎患者如果不接受適當治療,可能會出現病情加重、耳膜穿孔、流膿甚至聽力下降等併發症,因此建議還是應及時求醫。

3. 中耳炎會臭嗎?

中耳炎有可能會有臭味,特別是在化膿性或慢性中耳炎患者。當中耳炎引起膿性分泌物流出時,這些膿液可能帶有一定的臭味,這通常表示感染較嚴重。慢性中耳炎患者如果耳膜穿孔並伴有長期流膿,常會聞到惡臭,這種狀況可能會對聽力造成嚴重損害,需要盡快治療。

相關文章推薦

兒童急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腺樣體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