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積液
這病又稱為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及滲出性中耳炎。中耳積液是其中一種慢性中耳炎,其病徵是因為液體停留在中耳所致,影響耳膜及聽小骨傳導聲音,導致傳導性失聰,是兒童和成人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在冬季和春季較常見,原因跟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但亦可以因為耳咽管功能障礙而產生。耳咽管是中耳通往鼻咽的管道,把耳朵連接鼻腔,令中耳能有足夠的通氣,如耳咽管不能正常運作,中耳無法正常通氣,液體便從中耳壁滲出並殘留在中耳內。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很多,如兒童腺樣體肥大、鼻炎、鼻咽癌及電療頭頸腫瘤等。
中耳積液主要臨床症狀是聽力下降,不過有時把頭前傾或傾向正常的一邊,亦可暫時改善。
兒童常因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而就醫。如果只有一隻耳朵有積液,另一耳朵聽力正常的話,中耳積液問題可能長期不被察覺,直到學童保健時檢測聽覺才發現。除了聽力問題外,病人還會感到有耳鳴,耳內有膨脹感,甚至會有輕微不平衡的狀況。
檢查最重要是找出中耳積液的原因, 必須要排除是鼻咽癌引致,尤其在港澳及廣東省鼻咽癌多發的地區,醫生會用電子鼻咽鏡仔細檢查鼻咽部分,需要的時候還會抽血或安排磁力共振檢查。純音聽力測試亦是必須的檢查,中耳積液導致聽力損失的狀況不一,醫生會根據病人失聰的程度而決定治療方法。
在排除了鼻咽癌後,醫生一般都會先採取保守性或非手術治療,觀察中耳積液會否自行散去。觀察期間會治療鼻炎,改善耳咽管的功能,有時會鼓勵病人按鼻鼓氣,來打開耳咽管。
如果3個月後中耳還是積液,便須要考慮手術治療。醫生會在耳膜上作一個很小的切口,把藏在中耳內的液體抽出,然後在耳膜上放置導管,以改善通氣。導管一般會在半年後自動排出,而耳膜亦會自然癒合。如果中耳再度積液,醫生除了放置導管外,還會切除肥大的腺樣體或做擴張耳咽管的手術。
作者為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保護聽力非難事,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