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要醫嗎?(下)
上回講到四十多歲的馬先生(假名)在體檢時,偶然發現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因而需要進行一系列跟進檢查,以評估是否需要服藥。雖然馬先生完全沒有病徵,但肝酵素超標,其中谷丙轉氨酶(ALT)達100單位/升,屬正常水平的兩倍,病毒載量每毫升六千多國際單位。肝纖維化掃描發現有輕度肝硬化,但脂肪變化不算嚴重;肝超聲波也沒腫瘤跡象,甲胎蛋白水平正常。這結果顯示馬先生的乙肝病毒量高,應及早服用抗病毒藥,抑制乙肝病毒,減低出現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風險。
馬先生是一個抗拒吃藥的人,期望只是短時間需要服藥,當肝功能恢復正常,就可停藥。奈何乙肝抗病毒藥並不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病毒,服藥後突然中止治療,有機會引致急性肝炎復發,甚至出現肝衰竭,分分鐘有生命危險。這些都要在處方抗病毒藥時,跟病人解釋清楚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
除了每天定時服藥,馬先生還要每隔半年抽血檢驗肝腎功能、甲胎蛋白、病毒載量,進行肝臟超聲波和肝纖維化掃描。治療的目標,希望病毒量在使用藥物後下降至檢測最低極限水平;緊密跟進可觀察病人對抗病毒藥有否出現副作用或抗藥性,和及早發現慢性乙型肝炎相關併發症,對症下藥。他還應戒酒和避免服用不知成份的中西成藥,減低對肝臟的損害。由於乙型肝炎可用疫苗預防,馬先生家人和近親應及早檢驗,如還未感染的話,就應接種疫苗。馬先生自從知道有肝炎後,開始注重健康:多了運動,少了熬夜,中午自備午餐,減少外出用餐,還戒了酒。服藥3個月以來,沒任何不良反應。期望他能持之以恒,一直保持下去。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續談乙型肝炎治療,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