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內窺鏡檢查

蔡偉樂醫生 | 2025-05-12

最近一年,人工智能的議題在社會間引起熱烈討論,大家都認為,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關鍵。突然間,彷彿AI已經在生活中得到廣泛利用,大家亦對其深信不疑。事實上,人工智能在醫學界的發展,雖然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在應用上還是未如理想。

在腸胃科範疇,人工智能最常見應用於內窺鏡。現時,不少內窺鏡中心或醫院的大腸鏡器材,已經安裝人工智能系統,幫助醫生偵察瘜肉,在進行大腸鏡過程中,程式會實時監察影像,在熒幕上把有可能是瘜肉的地方圍出來,讓醫生特別注意。研究證明,在這個系統幫助下,醫生偵測到瘜肉的機率大大提高。

不少內窺鏡中心或醫院的大腸鏡器材,已安裝人工智能系統幫助醫生偵察瘜肉。

不過,這亦是理所當然吧?系統把所有可疑的地方顯示出來,醫生亦迫不得已要切除出來化驗。大部分研究都只把重點放在提升偵測到瘜肉的機率;相反,切除的組織並非瘜肉的機會,以及所引起的額外時間、器材使用和費用支出,卻非大家的着眼點。

如果把電腦系統調校得過分靈敏,熒幕就會經常出現提示,阻礙醫生觀看熒幕,醫生亦有機會不必要地比平常切除更多組織;如果把系統靈敏度調低,就未能達到幫助偵測更多瘜肉的功能。除此以外,系統額外偵測得到的瘜肉,很多時候都是極細小或很少機會變成癌症的增生性瘜肉,即使把它們切除,對比沒使用人工智能系統能否減低大腸癌機會或延長壽命,尚未有科學研究證明。

另外,在其他範疇,人工智能的準確性大部分只徘徊在八九成,即是說,醫生必須審核人工智能的結果,其存在根本就幫助不了什麼。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人工智能內窺鏡利弊,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