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神經線 術後康復快 機械臂切除前列腺癌 後遺症大減

何思灦醫生 | 2025-08-12

50多歲的阿明(化名)確診早期前列腺癌後,感到十分迷茫,他希望盡快清除腫瘤,但又擔心手術帶來後遺症,例如尿失禁或性功能障礙。阿明考慮過電療,惟聽說可能有長期副作用,比如膀胱或直腸不適,甚至影響排尿功能。拖延治療的日子裏,他每天都擔心腫瘤惡化,心情愈更沉重;最終,他選擇了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醫生為其保留雙邊神經線,目的是減少後遺症、加速康復時間。

手術後,阿明的腫瘤被完全切除,PSA指數降至低過0.01ng/mL,幾乎沒有尿失禁問題,只須短暫使用少量護墊;兩三周後,他已能恢復日常活動,一兩個月後甚至開始輕度運動。阿明說,治療後他感覺「整個人輕鬆了」,笑得比以前多,能夠重新投入工作和家庭生活。這段經歷讓他明白,及早確診和選擇適合的治療,即使患癌也可盡快恢復健康和生活質素。

前列腺癌是香港男性常見健康問題,位列第三大癌症,也是男性致命癌症第四位。2022年,香港新增約2700宗前列腺癌病例,其中大約560宗涉及45至60歲男性,顯示有年輕化趨勢。

確診前列腺癌後,患者往往需要面對治療選擇的難題。傳統方法包括密切監測、手術或電療,近年,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的進步,特別是保留雙邊神經線的技術,讓患者能更快恢復正常生活,減少尿失禁和功能影響的困擾。

對於低風險、進展緩慢的早期前列腺癌病例,醫生可能建議密切監察,通過定期檢查如PSA血液測試、磁力共振(MRI)或組織活檢,觀察腫瘤變化,好處是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然而,有些患者像阿明一樣,難以接受「腫瘤在體內但不治療」的感覺,心理壓力較大,而且需要頻繁檢查以防腫瘤惡化。至於中至高風險的患者,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或電療,電療利用輻射消滅癌細胞,但可能帶來副作用,例如尿頻、尿急或小便帶血,這些問題可能在治療後數年逐漸顯現。此外,電療無法切除前列腺進行詳細化驗,存在不確定性。

傳統手術影響功能

傳統前列腺切除手術是中高風險患者的主要選擇,通過切除整個前列腺來清除腫瘤,效果顯著,但手術後患者通常需要使用尿喉一至兩周,拔除後可能出現尿失禁,咳嗽或站立時不自主漏尿。有些人一天需更換三四塊護墊,甚至更多,導致患者不敢外出或社交,擔心他人察覺尿片或氣味問題;另一常見問題是勃起功能受影響,因為控制這一功能的神經線像薄膜般包覆前列腺,在傳統手術中很容易受損。

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利用高解像度影像和機械手臂,助醫生清楚看到前列腺及其周圍組織,保留雙邊神經線,對患者的影響更少。(網上圖片)

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的出現,為患者帶來新希望。這種技術利用高解像度影像和靈活的機械手臂,助醫生清楚看到前列腺及其周圍組織。機械臂在狹窄的盆腔內操作更精準,能夠減少損傷周邊組織,特別是可以保留雙邊神經線;這些神經線不僅影響勃起功能,還與尿控能力有關。

香港大學泌尿外科最新研究顯示,過去6年接受這項手術的患者中,保留雙邊神經線的病例在尿失禁和功能恢復方面表現更好。傳統手術的患者,首月可能需要每天使用三四塊護墊,半年後才有所改善;採用保留神經線技術的患者,首月的尿失禁情況已接近傳統手術半年的恢復狀態,有些人甚至於拔除尿喉後幾乎不需要使用護墊。勃起功能的恢復亦有類似優勢,術後一個月的效果相當於傳統手術三至六個月水平。

保留與否視乎病情

近年有研究顯示,前列腺外圍的神經線可分為5層,醫生可根據腫瘤情況選擇保留不同層數,即使高風險患者也能在確保清除腫瘤的情況下,保留部分功能。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保留神經線。首先,如果患者在手術前已有明顯尿失禁或勃起問題,術後可能只回到原本狀態,不會有改善;其次,癌症的嚴重程度也很重要,通過磁力共振或正電子掃描,醫生會檢查腫瘤是否局限於前列腺內。如果腫瘤已擴散到前列腺外圍,保留神經線可能增加復發風險。

與傳統手術相比,保留神經線的機械臂手術讓患者的生活影響更少。過去,患者可能因頻繁更換護墊而避免外出,心理負擔加重。保留雙邊神經線的患者,通常對恢復效果更滿意,有些人只需使用一兩塊護墊,甚至完全不需要,心理壓力也隨之減輕。對於像阿明這樣的患者,快速恢復讓他能早日重返工作和家庭生活,甚至計劃旅行。這種技術對二期前列腺癌患者也適用,但需要仔細評估腫瘤狀況,確保治療效果。

對男性來說,定期進行PSA檢查和其他篩查,不僅能及早發現前列腺癌,還能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選擇,守護健康與生活質素。

撰文 : 何思灦醫生_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前列腺癌新希望,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