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殺雞

洪之韻醫生 | 2025-07-21

大家有沒有見過如何屠宰雞隻?

由於兒時經常到不同農場探訪,曾目睹雞隻如何被屠宰,至今難忘。

以前,人們為減低雞隻痛苦,以最快的方法屠宰,一般會用割喉方法;先將雞隻倒吊,以利刀切斷頸部左右兩邊的大動脈,讓血液流出,中斷輸送血液給腦袋,期望雞隻瞬間昏迷。割喉會割斷氣管及食道,並同時放血,使肉質更佳,是屠宰動物的其中一個程序。

可惜,有些時候屠宰時只切斷一邊的大動脈,使雞隻受傷,卻沒有昏迷。這情況下,半掛在頸部的雞頭驚恐大叫,若不幸逃脫,雞隻可以胡亂衝撞,亂拍翅膀,弄至到處鮮血,直至失血過多才昏迷,情況非常混亂及恐怖。

為了保障動物權益,人道對待禽畜,這些場面應該不再出現。

因此,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時,政府需要屠宰130萬隻活雞,假如用上述方法,可以想像所製造的「雞喪屍」畫面,比最近那套喪屍片28 Years Later(《28年後》)更恐怖,不單污染環境,更令負責屠宰的工作人員有機會受到感染。

所以,我那個聰明、冷靜、心思細密的植物病理學家媽媽,提出用二氧化碳進行殺雞行動,不單從人道立場出發,減低動物在過程中的壓力,同時避免割喉方式引起的混亂,減低整個行動對工作人員帶來的危險及創傷。

預防禽流感大規模傳播,在各個層面有不同策略。就疫苗而言,美國疾控中心利用mRNA技術,製造出H5N1 mRNA疫苗,去年12月於Science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能有效保護雪貂出現高致病型禽流感。

禽流感疫苗目前未有供給人類廣泛使用。我們每年接種的季節性流感疫苗雖然不能預防禽流感,但可以減少大規模流感爆發,降低同時感染人類甲型流感及禽流感而導致基因交換,製造出更能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

今個月,政府推出新政策,為18至49歲有長期病患市民,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資助。這些長期病包括:心血管、免疫系統、新陳代謝疾病等,詳情可參考衞生防護中心網頁: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46393.html

另外,由今年開始,如果想申請疫苗資助,需要同時登記「醫健通」,市民請留意。

[信健康] 分享生活成長點滴,醫生訊息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