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聽障題材」電影

《看我今天怎麼說》是一齣近期的香港電影(執筆時此電影還未在香港正式公映),故事圍繞幾個患上先天性聽障的角色。從預告片大致知道由香港演員鍾雪瑩飾演主角,最初都是裝了人工耳蝸,後來她還是選擇學習手語,融入聽障社群。
筆者本人比較專注於頭頸和鼻的分科,所以甚少接觸這類人工耳蝸手術,不過它的基本理論卻大致了解。前文曾經提到,人類能接收聲音,是藉聲波經過外耳道,振動鼓膜和耳小骨,再傳到內耳的耳蝸裏,刺激毛細胞後轉變成神經訊號,訊號經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而被分析。人工耳蝸的對象,主要針對無法從傳統助聽器恢復正常語言溝通的聽障人士。它包括了一條以手術植入耳蝸的電極裝置,接駁皮下的聲音處理器,在皮外就以磁石穩固的聲音接收器,它跟平常見到的助聽器樣子差不多。由於聲音經處理後是以電流去刺激內耳的聽神經,因此與傳統助聽器所使用的方法不同,術後需要接受復康治療去重新適應。由此可見,對象及其家人必須付出時間與心血於這漫長治療。正如電影所觸及,在聽障社群裏,手語依然有其重要地位。
最近曾遇過一個聽障病人求診,由懂手語的無聽障朋友陪伴,我的指示或詢問都靠這位朋友去翻譯,但當我面對病人的手語,卻又發現解讀手語並非很難。從現代醫學角度,對於先天性聽障的孩童,假如助聽器沒有成效,仍然建議考慮人工耳蝸。不過,電影確實反映了現實中的兩難,作為醫者給予他們就只有建議。在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裏,聆聽和了解他們的個人想法,才能真正幫助他們作出個人最合適選擇。
作者為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選擇人工耳蝸與學習手語,醫生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