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保險比較丨危疾保險邊間好?買危疾保險4大重點一文看清

2025-04-15

面對癌症、心臟病等危疾年輕化趨勢,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險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財務防護網。無論你是年輕上班族、家庭支柱,還是退休人士,了解危疾保險的運作與選擇最適合的計劃,都能為你和家人提供安心保障。本文將深入探討什麼是危疾保險、危疾保險比較、涵蓋疾病、建議保額等,以及解答危疾保險邊間好的疑問。

危疾保險是什麼?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危疾保險種類比較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
危疾保險邊間好?危疾保險比較4大重點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危疾保險保額多少先夠?
危疾保險常見問題(FAQ)

危疾保險是什麼?

危疾保險是一種針對特定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等)提供一次性賠償的保險產品。當受保人被確診罹患保單列明的疾病,並符合條款定義的嚴重程度時,保險公司會按約定保額支付賠償金,這筆資金可用於治療開支、彌補收入損失或長期康復費用。危疾保險不僅涵蓋疾病種類較多(如早期疾病),部分產品還結合儲蓄或分紅功能。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

許多人會疑惑,既然已經有醫療保險,為什麼還需要危疾保險?但其實兩者有明顯區別,各自針對不同需求,以下是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的3大分別: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丨1. 保障範圍

危疾保險專注於特定重大疾病,確診後提供一筆過賠償,無需提交醫療收據,資金用途靈活,可用於醫療、還款或家庭開支。醫療保險則以實報實銷為主,賠償住院、手術、藥物等實際醫療費用,適用於廣泛的醫療情況,包括非危疾的治療。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丨2. 賠償方式

危疾保險是一次性現金賠償,金額由保額決定,通常與醫療費用無直接關連。醫療保險根據實際醫療開支賠償,設有每年或每項費用的賠償上限。

危疾保險vs醫療保險丨3. 保障目的

危疾保險旨在應對重大疾病對財務的長期影響,例如收入中斷或康復期的生活費用。醫療保險則專注於支付醫療費用,確保受保人獲得適切治療。

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的功能可互補,理想情況下可同時投保,構建全面的健康保障網。例如醫療保險支付住院費用,而危疾保險則支援治療後的財務需要。

危疾保險種類比較

香港市場上的危疾保險主要分為兩大類:終身危疾保險(又稱儲蓄危疾保險)和定期危疾保險(又稱純危疾保險),各有特色,適合不同人生階段和財務狀況的人士。以下是終身危疾保險和定期危疾保險的詳細比較:

危疾保險種類比較丨1. 特點

終身危疾保險提供終身保障,通常覆蓋至受保人100歲或以上。保費在供款期內固定,且不會因年齡或健康狀況改變而調整。終身危疾保險通常包含儲蓄或投資成分,實現保障與理財的雙重目標。

定期危疾保險的保障年期固定,例如1年、5年、10年,或直至指定年齡(如65歲或85歲)。定期危疾保險屬於純保障產品,專注於提供危疾賠償,無儲蓄或投資成分,因此保費相對低廉。定期危疾保險的保費通常按年齡和健康狀況調整,投保時可靈活選擇保額與年期,滿足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

危疾保險種類比較丨2. 優勢

終身危疾保險的優勢在於其全面性和靈活性。若無索償,受保人可於供款期滿後選擇退保,提取現金價值,實現有病醫病,無病儲錢的效果。多數終身危疾保險計劃支援多次索償,適合需要長期保障的人士。部分終身危疾保險計劃設保費豁免,若確診危疾,可免繳未來保費但仍享保障。

定期危疾保險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高性價比和靈活性。定期危疾保險初期保費低,適合預算有限或短期保障需求的投保人。此外,定期危疾保險允許投保人根據人生階段調整保障,例如在事業上升期增加保額,或在退休後縮減保障,靈活應對財務變化。

危疾保險種類比較丨3. 缺點

終身危疾保險的缺點是保費相對較高,尤其對於年輕投保人來說,長期供款可能對現金流造成壓力。此外,保單初期的現金價值通常低於已繳保費,若提早退保可能蒙受損失。

定期危疾保險的缺點是保費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長期成本可能高於終身危疾保險。此外,定期危疾保險無現金價值,保障到期後無回報,而且續保年齡通常有限制(例如至85歲)。

危疾保險種類比較丨4. 適合對象

終身危疾保險更適合有穩定收入、願意為未來健康與財務目標作出長期承諾的人士,例如年輕專業人士、家庭支柱,或希望為子女預留保障的父母。

定期危疾保險則更適合短期財務壓力較大、或僅需特定年期保障的人士,例如剛畢業的年輕人、臨近退休的壯年人士,或希望在其他長期計劃生效前增購保障的投保人。

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

危疾其實沒有公認的定義,所以危疾保險計劃涵蓋的疾病範圍因保險公司和產品而異。定期危疾保險的保障範圍較窄,而終身危疾保險一般涵蓋多種疾病。建議在比較不同危疾產品時,可以將保障範圍概括為以下3類:

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丨1. 必定涵蓋

必定涵蓋即是差不多所有保險公司都會保障的危疾,常見項目包括:癌症、中風、心臟病、亞爾茲默氏病、其他嚴重冠狀動脈疾病等。

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丨2. 多數涵蓋

多數涵蓋是指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提供保障的嚴重疾病,包括:原位癌、早期惡性腫瘤、腎衰竭、末期肺病、柏金遜症、末期疾病、永久完全殘障、嚴重燒傷或灼傷、嚴重類風濕關節炎等。

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丨3. 特別危疾

特別危疾是指只有少數危疾保險計劃才會提供保障的疾病,例如:嗜鉻細胞瘤、象皮病、克雅氏症、克羅恩氏病、腎髓質囊腫病等。

危疾保險邊間好?危疾保險比較4大重點

面對眾多保險公司和產品,危疾保險邊間好是許多投保人的疑問。以下是進行危疾保險比較時的4大關鍵重點,助你挑選最適合的計劃:

危疾保險比較重點丨1. 保障範圍與疾病定義

投保時確保危疾保險計劃涵蓋三大危疾(癌症、心臟病、中風),並檢查是否包括早期危疾或其他高風險疾病。同時需比較疾病定義的寬鬆程度,例如是否將原位癌納入賠償範圍。此外,也要留意多次索償條款,高端危疾保險計劃可能允許癌症復發或不同危疾多次賠償。

危疾保險比較重點丨2. 保費與性價比

定期危疾保險的保費較低,但長期成本可能上升;終身危疾保險初期保費高,但長期穩定。比較相同保額下不同公司的保費,並考慮是否有保費豁免或折扣優惠。

危疾保險比較重點丨3. 靈活性與附加保障

檢查危疾保險計劃是否允許調整保額或保障年期,以配合未來需求變化。部分危疾保險計劃提供附加保障,如身故賠償、癌症藥費補償或健康檢查優惠,增加整體價值。終身危疾保險的現金價值也是一大考量,適合希望兼顧保障與儲蓄的人士。

危疾保險比較重點丨4. 個人需求與健康狀況

根據年齡、職業、家族病史和財務目標選擇危疾保險計劃。若有吸煙習慣或慢性病,需檢查是否影響保費或承保範圍。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

在投保危疾保險前,除了比較產品的保障範圍和保費,還要注意以下5項細節: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丨1. 了解等候期

大部分危疾保險都設有等候期,通常為90天至180天不等。在危疾保險等候期內確診患上受保疾病,保險公司可能不會作出賠償。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丨2. 留意不保事項

危疾保險保單上會列明一些不保事項,即保險公司不承保的情況。常見的危疾保險不保事項包括先天性疾病、愛滋病、以及因戰爭或恐怖主義活動導致的疾病等。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丨3. 仔細閱讀疾病定義

不同保險公司對同一種疾病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對於癌症的定義,有些保險公司可能只承保入侵性癌症,而不包括原位癌。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丨4. 如實申報健康狀況

在投保危疾保險時,務必如實申報你的健康狀況,包括過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如果隱瞞病情,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

投保危疾保險需注意事項丨5. 了解續保條款

如果你選擇的是定期危疾保險,務必了解續保條款,包括續保時的保費調整機制和續保年齡上限。

危疾保險保額多少先夠?

危疾保險的賠償金應該覆蓋受保人因患病導致的收入損失以及治療期間的生活開支。由於嚴重疾病從治療到康復,普遍需要2至3年時間,一般建議將危疾保險計劃保額設為年收入的2至3倍,例如年收入50萬元,建議購買100萬至150萬元的保額。 如果選擇終身危疾保險,建議將保額設為5年以上的年收入,以應對潛在的多次索償。對於兒童危疾保險,由於無收入替代考量,保額可著重於治療費用和父母照顧期間的收入損失,一般建議50至100萬元。假如自己的醫保計劃,並未能針對不同危疾產生的醫療費用,作出全數賠償,危疾保額則應該相應加大,以彌補醫保計劃上的賠償不足。

危疾保險常見問題(FAQ)

1. 危疾保險有必要買嗎?

一旦不幸確診危疾而需要接受治療,選擇私家醫院就診的病人往往需要負擔動輒數以十萬元的醫療及藥物費用。而一般公立醫院的等候期極長,病人或需要等候幾個月甚至以年計才能開始接受治療,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機會。這時,除了一般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險外,危疾保險的一筆過賠償保障金額,便可讓病人有更多選擇;除公立醫院外,亦可考慮到私家醫院及早就醫。此外,危疾保險受保人亦可將保障金額當作暫時的收入來源,以減輕治療期間病人因失去經濟收入而對家庭造成的影響。

2. 危疾保險保到幾多歲?

危疾保險的保障年齡取決於危疾保險產品的類型和條款。定期危疾保險設有續保年齡限制,最高續保年齡一般為85歲,終身危疾保險的保障期一般至100歲。

3. 如何計算危疾保額?

危疾保險的賠償金應該覆蓋受保人因患病導致的收入損失以及治療期間的生活開支。由於嚴重疾病從治療到康復,普遍需要2至3年時間,一般建議將危疾保險計劃保額設為年收入的2至3倍,例如年收入50萬元,建議購買100萬至150萬元的保額。 如果選擇終身危疾保險,建議將保額設為5年以上的年收入,以應對潛在的多次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