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復康設備 「外骨骼訓練器」漫步新生路

年近歲晚,天氣驟寒驟暖,各類流行性感冒漸趨高峰,務請各位讀者,尤其是長者、年少及體弱者,儘快注射疫苗以策安全。身體抵抗力並非無堅不摧,新年前後更應小心照顧身體,保持良好體魄。如已有嚴重或長期病患纏身,亦不應氣餒,努力復康,與疾患共存,在蛇年繼續漫步人生路。
本文講述一中風病人,善用外骨骼訓練器復康,進步快速……
復康與康復,確是相輔相成。在患病過程的任何一個階段裏,復康治療至為重要。或有病友對復康不盡理解,低估復康治療之能效,或高估自己身體體質,減慢了康復步伐。亦有病友剛剛相反,對自己狀況太悲觀,自我放棄,走失了復康及康復良機。
永不太遲
有一位八十多歲女士,本身是一位十分能幹的女強人,長袖善舞,享受工作,可惜不幸中風,起初長期臥床,徘徊於半昏迷狀態。幸好她有孝順兒女,深知母親是生命戰士,於是轉往私家醫院,努力繼續復康療程,接受一套嶄新外骨骼機械人訓練,一直不輕言放棄。
活着真的便有希望。多年前,西方科幻影片已有拍攝超級英雄穿着外骨骼儀器,能人所不能。早期引用的外骨骼醫療儀器,未必適合東方人體格,佩戴亦需時,長者或虛弱人士未必能輕易駕馭得到。但有私家醫院於上年中引入全新智能式外骨髂復康步行器,不僅適合東方人體格,更有小童型號。即使嚴重中風或柏金遜症,雙腿癱瘓或不良於行,患者亦能憑着外骨骼再站起來,踏步向前。
文章裏提到的這位女士,果然堅強地開始康復,現已成功出院回家,不再依賴外骨骼,並能用助行架鍛煉步行。主診醫生及復康團隊們大為欣慰,而女兒覺得外骨骼訓練除了能令癱瘓下肢再重新學行,給予大腦激活反應外,亦在精神上給了病者很大鼓舞。女兒向團隊坦言,本來只能臥床,每日看着病房天花板的婆婆,可憑着外骨骼站立,用正常視覺水平線再看世界。長者如是,不幸患有如腦癱、痙攣等疾病之青少年更應可以得益。

智能訓練
現今科技發達,不少尖端醫療採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技術,造福人群。復康治療亦日漸進步,向智能化邁進。除外骨骼技術外,虛擬現實、擴展現實及腦機接口等發展亦陸續應用在臨床醫學上。最理想的智能化訓練,是能夠個人化及全方位,為每一個不同病者需要,作出適切的復康療程。智能外骨骼步行器,在患者使用時,可以收集數據,如步數、步姿等,讓物理治療師能緊貼跟進復康進度,並且個人化地調整訓練模式。外骨骼訓練亦能確保訓練的重複性及一致性,以助提升治療效果。
外骨骼步行器訓練除了能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外,還能有效支撐軀幹及穩定骨盤,改善肌肉協調力,步行穩定性,及不良步姿。除能改善肌肉力量、張力及平衡力,持續訓練更能提升步速及耐力。在痙攣兒童方面,外骨骼訓練也能拉伸痙攣肌肉,改善肌肉綳緊。如果是早期患者,訓練能刺激大腦,增強對步行及站立的認知感覺。訓練器除了避震功能,更配有背景音樂,確保舒適,而小童亦應會享受互動體驗及訓練樂趣。

外骨骼步行器可適用於中風、腦癱、柏金遜,及其他腦神經系統病患如認知障礙、神經肌肉系統衰退,及創傷性腦部及脊髓損傷等。但並非所有臨床個案均適合使用外骨骼步行器,例如長者常有的姿勢性低血壓,便需要先小心檢查原因及調整藥物。嚴重骨質疏鬆而容易有骨折者便應先處理好風險,幸好現時骨質疏鬆已有各類藥物可預防、減慢或逆轉,筆者下回再與讀者們分享。至於認知障礙者若情緒不穩,或行為異常,便應先處理好。或有任何原因令至嚴重空間障礙,如上下左右不分,便未必適合。如若因抑鬱或擔心麻煩家人或照顧者,我們便應先了解、關心,以及輔導。
復康之路或很悠長,而患病者已蒙受不適及壓力,需要照顧者的諒解及鼓勵。欲速則不達,生活質素至為重要。生命亦誠寶貴,不應輕言放棄。
撰文 : 勞思傑醫生_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榮譽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漫步科技助外骨骼訓練,醫療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