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親傷慟四部曲

當人面對失去摯親、配偶時,首先的反應是「抗拒」,會否定親人離世,仍未接受失去長久以來陪伴身旁的人,下意識暫時封閉衰傷反應,否定親人已故事實,旁人會覺得他們反應麻木,但事實是內心無限掙扎中,在承認現實與否認內心感受中掙扎。
承認了離世之事後,便進入「抱怨」階段,不時從剛喪親者口中聽到:「點解老天爺咁對我?」「為何偏偏選中我!」等埋怨說話,好像對身邊所有事情都不滿,進而引發內疚之意,「如果我短命幾年,他可否活得久點?」「是否我照顧得不夠好?」這個階段,抱怨又帶點自責情緒,憤怒又帶點絕望感,雖然明白每個人最終必然走向死亡,卻仍覺得多給力、多努力,可改變此定律。
「悲傷」隨着離世時間而來,此階段的人,表現出沒動力,提不起勁,經常想一個人安靜獨處。正在處於此階段的人,終於接受「逝去的人已永遠離開自己」的事實,並因而感到悲傷。
大部分喪親者在一年內便會來到「接受」,即接受親人的離開,理解到需要習慣沒有該親人的生活,偶然或會出現悲傷情緒;然而大部分時間裏很掛念逝去的人,把思念與牽掛融入在日常生活之中,與之共存。
有些人無法過渡「悲傷」時期,便會持續出現情緒低落、失眠、沒胃口,嚴重者更會有幻覺情況,以及出現自殺念頭。當喪親者出現此情況時,可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心理學家可提供哀傷輔導,讓喪親者慢慢接受喪親痛苦;而醫生同時可着眼情緒病症狀,為患者處方適合藥物。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喪親者的情緒反應階段,健康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