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患者 下床站立都困難

王建芳醫生 | 2025-08-08

香港已出現多宗基孔肯雅熱輸入過案,哪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感染這個病呢?

基孔肯雅熱的病徵包括:發燒、出疹,最典型是嚴重的腕部、膝部和腳踝關節痛,而且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演變成慢性關節炎;也正正因為這個病徵,這病得名Chikungunya,意思是「彎腰」,和關節劇痛有關。

我曾經見過一位年輕女確診者,她去了菲律賓某個正爆發基孔肯雅熱的島嶼潛水,歸港後就發病。除了發燒、出輕微的紅疹,還有嚴重的下肢關節脹痛,連下床站立都不行,醫生一開始還以為,她因為過度暴曬引發風濕科疾病,詳細問下去才知道她有外遊紀錄。

筆者曾目擊感染基孔肯雅熱的年輕患者發病,連下床站立都成問題。(網上圖片)

基孔肯雅熱的病徵與登革熱很相似,連中介體也一樣是伊蚊,不過,和登革熱相比,登革熱以全身肌肉痛和頭痛為主,基孔肯雅熱就以關節痛居多; 兩者的潛伏期相約在兩星期內發病,大部分患者於3至8天就會出現病徵。

但是,基孔肯雅熱極少像登革熱般,會導致血小板減少而出血(稱為「登革出血熱」),亦不會出現休克綜合症引致的器官衰竭。登革熱的併發症更為致命,而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為0.1%至0.5%,亦也只有少部分病人會出現長期關節炎、腦炎、心臟或眼部發炎情況。

雖然病徵和外遊史有助診斷和分辨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但要確診還是要做適當的檢測:可抽血驗病毒核酸,登革熱還可在血液測到NS1抗原,感染後期就靠化驗抗體。

現時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抗病毒藥,治療還是以退燒藥和止痛藥等處理病徵的治療為主。這次佛山爆發基孔肯雅熱,患者發病後5至7天便痊癒,血液核酸檢測第5天轉陰率為50%,第7天近100%患者已測不到病毒核酸。然而,蚊傳播的疾病又何止基孔肯雅熱呢?大家還是要做好滅蚊和防蚊措施,以策安全。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談談基孔肯雅熱病徵,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