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 大爆發歷史

王建芳醫生 | 2025-07-31

近日,距離香港只有大約150公里的佛山市順德區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令這個傳染病引起大眾關注。截至7月28日,佛山累計2882宗病例,均為輕症,無死亡個案,但到底什麼是基孔肯雅熱呢?

全球第一宗的基孔肯雅熱於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亞發現。其英文名稱Chikungunya,正是源自坦桑尼亞馬孔德語,意為「彎腰」,形容患者因關節劇痛而彎腰蜷縮的姿態。與許多熱帶病相似,基孔肯雅熱病毒並非人傳人,而是需要經由蚊子傳播,它選定承載的蚊子品種和登革熱病毒一樣,都是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我們比較熟悉的白紋伊蚊。

早年,基孔肯雅熱主要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有零星爆發,東南亞地區也有個案,但規模較小。直至2005年後,一種基孔肯雅熱病毒突變株出現,增強了病毒在白紋伊蚊中的傳播效率,加劇疫情全球擴散與大規模爆發,如2005至2006年在法屬留尼旺島疫情,感染人數超過27萬,約佔當地人口40%。2013年,美洲地區亦首次報告本地傳播病例,隨後在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迅速蔓延。翻查資料,發現2008年就有報道,中國廣州白雲機場檢出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患者來自馬來西亞。鄰近香港的廣東東莞,也曾在2010年發生中國首次本地社區爆發疫情,共有65名病人確診。

法屬留尼旺島,2005至2006年曾爆發基孔肯雅熱,感染者佔當地人口達40%。(網上圖片)

世界衞生組織(WHO)指出,目前已有11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基孔肯雅熱傳播,約550萬人面臨感染風險。

香港人熱愛旅行,內地來港旅客也有增無減,尤其開通高鐵後,來回南中國不同省市都十分快捷。如此人流頻繁的地區,容易受到輸入性疫情影響;加上本港有適合基孔肯雅熱散播的媒介白紋伊蚊,在香港因引入個案後爆發本地疫情一點都不出奇,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作者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爆發基孔肯雅熱,健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