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變盲?

鍾震宇醫生 | 2024-11-14

「鍾醫生,我夜晚睇嘢好朦,會唔會有夜盲症啊?」

日間時光線充足,瞳孔收縮,縱使眼睛有屈光不正(度數)問題,也因針孔效應令影像較為清晰。至於夜間時光線不足,瞳孔擴大,因而令負責對焦的折狀肌肉尤其吃力。因此,老花在夜間會變得更加明顯。

視網膜色素病變

夜盲症,在眼科卻是一種特定的視網膜色素病變。視網膜上有兩種感光細胞:錐形細胞集中於黃斑區域,負責中心視力及辨認顏色;桶形細胞多數分布於視網膜外圍,負責周邊視力及夜間影像。當感光細胞發生病變,便會相繼退化死亡,在視網膜上留下骨狀的色素斑點。由於夜盲症病變通常先影響筒形細胞,病患者的夜間及外圍視力會率先受到影響,使到視野逐步收窄。當錐形細胞接觸相繼退化時,患者的中心視力及辨認顏色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大部分夜盲症個案由基因病變造成,具有高度遺傳性。迄今已找到數十個基因突變與夜盲症有關,但仍有四成個案並未找到相關基因突變。這些基因分布在不同染色體上,遺傳方式亦各異,發病年齡差距頗大(十多歲到中年)。基本上,發病年齡愈早,病情亦較差,而患者最終失明風險都較大。

部分夜盲症以綜合症方式遺傳,除影響視力之外,患者的聽覺、神經系統及心臟都有機會受到影響。

夜盲症並沒有普及的主流治療,但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嶄新治療方式如視網膜晶片、基因治療等相關研究,為夜盲症患者帶來新希望。至於夜盲症患者的家人,亦建議接受眼科醫生篩查,以及早找出潛在病變。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

www.facebook.com/derek.cy.chung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眼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